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与检验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与检验
鉴别诊断
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
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 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
总铁结合力不高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
化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 环铁幼粒细胞:粗大深染的铁颗粒围绕胞核,呈环状 分布
.海洋性贫血
、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小肠切除等。 、需要增加:早产儿、慢性溶血。 、代谢障碍:遗传性叶酸代谢障碍、参与叶酸代谢 的酶缺陷。
发病机制
(辅酶)
(催化)
、叶酸
四氢叶酸
叶酸还原酶
参与合成
核分裂、增殖时间延长
胞浆中合成不受影响
各期胞体变大
异形红细胞易破坏
贫血。
数 巨幼红细胞
、甲基丙二酸
铁的分布
? 正常成人男性体内铁总量,女性,在血红蛋 白内,在肌红蛋白,其余以其他形式存在, 大致分为两部分
? 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转铁蛋 白等
? 贮存铁(男 女)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的来源
? 正常人每天造血所需铁约 ? 内源性 衰老的红细胞破环后释放铁(主要) ? 外源性 食物 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动
②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 服铁剂期间,粪便颜 色会变黑,做好解释;
③治疗有效于用药3天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5-10天 达高峰;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至2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 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进一步正常后仍需服铁剂 3~6个月。
④3周无效,总结查找原因
病例分析
? 某患者查血常规: ?, ? ? ?: % ? :% ?:
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并不减少 ? 红细胞内缺铁() 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
铁缺乏,血清铁开始下降、血红蛋白正常 ? 缺铁性贫血()贮存铁、血清铁、血红蛋
白都减少
单纯性: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或 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
非单纯性:机体铁缺乏,同时合并有感染、炎 症、结缔组织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病因
(一)、维生素缺乏 (二)、叶酸缺乏
(一)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摄入量不足
动物性食物:丰富 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
、吸收和运输障碍:回肠末端吸收、肝脏储存
、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快
严重感染
(二)、叶酸缺乏的原因
、摄入量不足: 绿叶蔬菜、水果、谷类、内脏丰富
(加热破坏)
人乳、牛乳足够,羊乳不足
、药物作用:广谱抗生素、抗叶酸制剂、抗癫痫药
任何原因使体内铁缺乏, 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
对不足
铁丢失过多
病因
? 摄入不足、需要增加 ? 婴幼儿未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妊娠、哺
乳期妇女、长期偏食 ? 吸收不良 ? 胃大部切除术后 抗酸药、萎缩性胃炎、
胃酸缺乏 ? 慢性失血 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痔疮
发病机制
? 三个阶段 ? 隐性缺铁期() 缺铁初期,贮存铁减少,
物肝脏 每天仅需
铁的吸收
? 形式 二价铁(亚铁)
? 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 影响 胃酸可促进吸收
?
铁的运输及排泄
? 转铁蛋白将铁运送到各组织中,进入细胞后与其 分离 在线粒体与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 排泄 经肠粘膜脱落从粪便、尿中、皮肤、汗液等, 哺乳妇女从乳汁中排除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主 ? 骨髓铁染色 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减少或消
失 确诊价值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人体正常红细胞与低色素小红细胞
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象
巨幼细胞性贫血“幼核老浆”
? 巨幼贫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胞体及胞核 均增大,核染质疏松呈细网状,胞质量丰富,呈核质 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质
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 病因治疗 . 补充铁剂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 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月
?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 ? 深部肌注,注意过敏反应
用药须知
1.口服铁剂: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影响吸收的药物:钙剂、 四环素、牛奶、茶水、咖啡 可服用维C加强吸收
? 大便常规潜血阴性, 患者乏力,贫血貌思考题
.缺铁分期及其主要实验检查 指标
.口服和注射铁剂治疗的原则 及注意事项
第二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概念: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
是由于维生素或 (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 种大细胞性贫血。
临床特点 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 胞体变大、 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 用维生素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 ?铁饱和度常↑
.慢性病性贫血( ,)
? 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 ? 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贫血称 ? “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的治疗
骨髓涂片铁染色
三、铁代谢
血清铁<μ 总铁结合力>μ 转铁蛋白饱和度 < 血清铁蛋白<μ 早期指标
诊断
? 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 ? 有缺铁的证据 (铁检查 骨髓铁染色) ? 铁剂治疗有效 ? 有缺铁的病因
? 注意询问饮食习惯、月经史、慢性失血史
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才可能根治
举例: . 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 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线或内镜检查 . 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 临床与检验
? 红原县医院 何超
第一 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
概 念 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 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 最常见的贫血,全球约亿患者,发展中国 家多见,发达国家也不少,婴幼儿、育龄 妇女发病率高,妊娠月以上妇女发病率
?认识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之分,有助于寻找缺铁的病因和正 确的治疗 ?认识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防 治
临床表现
.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月 经过多
.贫血一般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征)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减少 、正常 ? 与下降不平行 ? 小细胞低色素性 均下降 ? 骨髓象 增生活跃,红系为主,中、晚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