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为什么说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第二: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词大概要算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学习法理学是学习法学其他学科的需要、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需要、是培养法律理论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法事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的作用:根据人们对法的作用的期待与法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区别或差别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按照法的作用是否对人与社会有益,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这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法本身的作用或法的专门作用。
法的形成过程总是基于某种动因和进路,选择和提炼一定的资源,以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制度性配置的过程。
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就是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国际法、习惯、道德建设和正义观念、社团规章和民间合约、外国法、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法的形式,指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式。
它所指称得,主要是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其他法的形式。
法的一般分类:国内法和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公法和私法、实体法和程序法
法的效力是指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们的强制力或约束力,是法不可缺少的要素。
法的效力范围,通常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和空间有效。
法律概念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法律概念具有三大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和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特点: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第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
第三,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
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第四,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发哦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再次,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最后,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从法理学角度,可以吧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概述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数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1、动机2、目的3、认知能力。
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1、行为2、手段、3结果。
法律关系式法所构建或调整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