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须知:1、什么是法理学?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4、学习法理学的方法。
一、与法理学相关的概念(一)一级概念概念研究对象法律中国西方国家法,尤其是国家成文法。
由国家机关制定与颁布的具体行为准则,即制定法。
法中国西方自然法、民间法(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国家法(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国际法等等的集合。
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即自然法。
(法律是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法理学从整体上研究法的基本问题和一般原理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共同的)法律现象法学 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所有的)法律现象 (二)二级概念1、法律现象:人类行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受法律调整而发生法律效果的一切现象。
法律的内容或要素:如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规范部分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法律制度 : 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法律监督制度等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事件 法律的表现形式:(如制定法、判例法和习惯法等)法律现象精神部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学说层次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法的本质和特征等共同法律现象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法与政治、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违法与法律+ 责任等2、法学体系:指由其所属的各个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或法学知识系统,又称为法律科学体系或法学理论体系。
目前较有实际意义的划分如下:依据认识论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法学体系依据习惯分为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边缘法学二、相关概念的联系1、法律是种概念,法是属概念;2、法理学是种概念,法学是属概念;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法理学也是法学的方法论3、法律与法是是法理学及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三、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1、古希腊——孕育时期;2、古罗马——初步形成时期;3、中世纪——从衰落到复兴时期;4、十七八世纪——蓬勃发展时期;5、19世纪——法学真正独立的时期;6、20世纪——从分化到休眠再到繁荣的时期。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1、先秦——孕育时期;2、西汉至清末——律学时期;3、20世纪上半叶——现代法学的初步建立时期;4、20世纪下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建立于发展时期。
(三)中外法学的历史发展呈现出的规律法学的产生以成文立法的复杂化和对法律职业化的自由研究为条件;法学的繁荣必须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相对发达为基础;法学的发达还以社会的稳定、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加为条件;法学总是以本国的实践为依托并充分吸纳其他各种法律智慧而发展的。
四、法学、法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法学、法理学与哲学(二)法学、法理学与政治学(三)法学、法理学与经济学(四)法学、法理学与社会学(五)法学、法理学与伦理学(六)法学、法理学与历史学五、学习法理学的意义1、通过学习法理学,牢固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这是以后学习和运用其他法学知识的基础。
2、通过学习法理学,认真了解法学和法律的根本问题,熟练掌握法学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这是以后从事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的钥匙。
3、学好法理学是法科学生提高理论素养、形成法律思维、树立科学的法律观的途径。
4、通过学习法理学,深刻领悟法的精神,这是正确适用法律和弥补法律漏洞的依据。
六、学习法理学的方法1、要从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核心范畴入手学习法理学。
2、要经常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并逐渐习惯于用法律分析审核。
3、要结合法条和案例来学习法学理论。
4、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5、要学会从外学科的角度或运用外学科的知识来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学和法律问题。
6、要多读、多思、多写。
法哲学范畴(对法的必然性研究)揭示法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走向的条件、形态、过程和途径,探讨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法理学的授课范畴法社会学范畴(对法的实然性研究)从静态角度分析法的效力,法的要素、结构、层次、体系及其所蕴含的法理从动态角度考察和检测法的实际运行、法的实际效力,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法伦理学范畴(对法的应然性研究)研究法的价值,揭示出法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评价法的价值标准,为改革和完善法理制度提供指导规则和理想模式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法的起源、法的概念、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发展第一章法的起源一、法存在的必然性(一)社会调整存在的必然性: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程序之中。
个别性调整针对具体的人、具体事确定的行为进行一次性社会调整调整规范性调整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调整(二)个别性存在的必然性:可以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情况的处理的方案(二)规范性调整存在的必然性:使人们摆脱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四)法存在的必然性:将两种调整方式结合,明确预示有必要根据法律规范的一般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做出个别处理,由于这种个别性调整时根据国家意志做出,所以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凭借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
二、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经济根源——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政治根源——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及国家的产生文化根源——道德与宗教的产生三、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国家的形成权利义务观念的形成四、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主要区别反映的社会关系——带有阶级性;不带有阶级性反映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形成方式——国家制定或认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形成保证实施的力量——国家强制力;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生效范围——有血缘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第二章法的概念一、法的概念的争论(一)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法实证主义者:法的概念不将道德因素包括在内。
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是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因果关系。
非实证主义者:与实证主义者相反。
结论:法的概念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二)争论双方在定义法的概念是的具体不同1、法实证主义者他们以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性两个要素中一个或者结合起来定义法的概念。
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以社会实效性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其主要代表是法社会学、法现实主义;(2) 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其主要代表是分析主义法学、如奥斯丁、哈特和凯尔森。
2、非实证主义者他们以内容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
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以内容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其代表是传统的自然法理论;(2)以内容正确性与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性要素同时作为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其代表是超越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之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那些法学理论,例如阿克列西二、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三、法的特征:法与相近的社会现象(比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标志(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三)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四、法的本质: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其内部的、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一)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官方确定的正式行为规范,具体体现在形成方式实施方式和表现形式三方面1.法总是权利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2.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的。
3.法一般是以官方文件的方式加以公布的.(二)阶级性——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
2.在一定情况下,法不仅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且同时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要求和愿望。
3.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并不是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均体现为法。
法仅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方式而已,统治阶级的意志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体现,比如本阶级政党纲领。
4.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高度统一性和极大权威性。
(1)它的统一性表现在:在国家权力高度统一的情况下,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通过高度统一的法律形式获得集中的体现,并随着法律的实施,起到将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统治阶级所能接受的范围的作用。
(2)它的权威性在于:任何法律都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任何违法行为都可能受到国家强有力的制裁。
(三)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最终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会导致包括法律再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作用——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法的价值——法对满足主体(个人/群体/社会/国家)需要方面的积极意义。
指引——对个人行为的导向评价——对个人行为的评价规范作用预测——对个人行为及后果的预先估计教育——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法的作用强制——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制裁政治职能——维护阶级统治社会作用社会职能——履行社会公共事务中介的价值——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确认性价值分配性价值法的价值工具性价值衡量性价值保护价值认识性价值法本身的价值第四章法的发展一、几个相关的概念法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法治——依法治国的原则。
与人治相对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
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法的历史类型——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法的传统——世代相传、辗转相承的有关法的观念、制度的总和。
法律意识——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二、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在法的发展过程中,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法发展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一)法的继承1.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继和继受。
2.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和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