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研究(定稿)

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研究(定稿)

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研究(黄黎)(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 430063 )摘要:人类认识活动中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的联系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科学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因此研究两者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科学哲学相互关系中图分类法: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Philosophy(Huang Li)(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Wuhan430063)Abstract: Mankind is generally rational and specific emotional connections ar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the intrinsic unity according to the final. Science is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some extent. They exist side by side and unity of opposites, so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PhilosophyKey word: Science Philosophy Relationship一科学与哲学概述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哲学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

最早的哲学家是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对于自然的探讨可以在自然科学和哲学这样两个不同的层次上来进行 ,这就必然会引出一个问题:这两个层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 这个问题 ,通常被称为“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发展关系问题”。

二科学与哲学的逻辑关联哲学追寻普遍理性。

哲学可以和具体科学相互脱离的力图超越感性的性质 ,使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

于此同时,科学实验的感性活动也带来一种错觉,使得其好像与哲学是两张皮而不相联系。

但在人类认识活动的实际中,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是不能截然分离的。

人是以产生了理性思维为标志的。

而这种理性思维的结构、方式等等便是一种形式的哲学。

有因为理性的产生使得人的感性得到了改造。

任何感性的材料都必然会纳入理性的框架结构来予以衡量。

这也使得人和动物有了感性的区别 ,也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所在。

在本质上,科学是普遍理性的结合体。

这些原理并非某些观察、实验的事实的直接铺陈。

因种种事实陈述上升到普遍理性的原则依赖着某种哲学思维的观念、规则和方式。

因为科学家们所拥有的哲学思维方面的差异,使得在同一陈述中可能得出不同的普遍理性的结论。

哲学在科学之中;科学在哲学方式的规范之中。

任何一种科学的普遍理性都相应渗透着一种哲学观念而这个科学的普遍理性便有理由被看成是某种哲学观念和具体陈述相结合的产儿。

哲学和科学是内在的溶合而非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的衔接。

科学是普遍理性的体系 ,而任何普遍理性都应渗透着一种哲学观念。

有趣的是 ,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都已自觉地意识到 ,使他们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的方式,而非那些具体专业中的直接性的材料。

这些方式正是某种意义的哲学。

科学从具体本身意义来讲,决不是一种纯感性的活动,其还包括怎样从事科学研究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考虑 ,怎样对具体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考虑等一些重要内容。

人类的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是有差异的 ,有的适域较窄 ,有的则较宽 ,由此 ,这些不同程度的普遍理性便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哲学或某些零散的哲学观念。

因此哲学或哲学观念针对不同范围而存在大或小的境界。

因此 , 世界观的意义在这些哲学或哲学观念同时就具有不同的程度(大些或小些的、完全或不完全的)。

“一般而论 ,普遍理性所适合的域限越窄 ,它的世界观程度、哲学意味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科学的层次越深 ,它的世界观程度、哲学意味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由于任何一种科学都是由普遍理性的原理构成其科学体系的 ,所以 ,在所有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 ,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 ,这也就等于说 ,无论怎样深层次的科学都必然具有—定程度的哲学意味了。

”[1]三科学与哲学发展的互动(一)科学对哲学发展的推动和制约科学与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发展又带领哲学迈进更高领域的殿堂。

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无论是从柏拉图到康德,无论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能有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因为我们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

纵观世界风云,在探索科学技术的道路上,是哲学拭去了蒙在未来的面纱;是哲学点燃了科技发展的火焰;是哲学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醒了黎明的梦想。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哲学永远是所有事物的基础,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他就像一杯清茶,滋润了我们的咽喉清理了肠胃;他就像神舟飞船的助推器,确保了人们探索外太空的动力;他就像默默耕耘的黄牛,稳健而扎实的为我们科技致富。

中国自秦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这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统一,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许多科学著作,科学发明就是直接起因于怎么样管理好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目的,中国自统一后,从汉朝以来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实际上是在儒学旗号下把各家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思想哲学都吸收进去了。

在西方,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发现了惯性运动,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创立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研方法.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开普勒1609年出版《新天文学》,1619年出版《宇宙的和谐》,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荣获“太空律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了运动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18世纪后期法国建立了"百科全书派",中西方的科学技术史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史也同时制约了哲学条件的发展,过分的忽视科学技术史的背景,孤立地抽出哲学理论并急于和近代科学成果相对照,只注重两者的连续,忽视了非连续性的一面。

1906-1916年杜恒出版《列奥纳多·达芬奇》提出列奥纳多·达芬奇并不具备人们所设想的天才独创性,他只不过是14世纪经院自然学者理论的一个继承人。

1905-1906他出版的《静力学的起源》发现近代力学的传统和中世纪静力学研究有着直接联系,近代值得夸耀的力学和物理科学的成就中,我们几乎没有察觉到它的改良和进展,哲学发展(科学理论)一直受到当前的科学技术当前时代的限制。

[2](二)哲学对科学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综观人类整个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影响,无不是哲学和科技结合的产物。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具有极高哲学素养的科学巨人,他在哲学认识上“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他提出的包括对空间、时间和引力赋予了完整的新概念等一系列科学理论,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芒。

玻恩在1955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于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就,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众所周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正是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哲学的思想方法,吸取了不同学派和科学家的营养,才促使他于1905年一举得出了3项科学大发现,全面开创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

科学在哲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就是科学上的拿来主义,将一切相关的思想方法手段和信息,集中统一到研究对象中,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

只要借助哲学的启迪和指导,科技人员研究和借鉴能力必然得到强化和提升。

纵观世界和中国100余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哲学指导了他们科学创造的全过程。

一些著名科学家,随着他们科学研究的发展,越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加强了研究的深度,攀登上科学的顶峰。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家也不例外。

哲学在这些科学大师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现代科学的研究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哲学可以使他们增强综合能力,眼光更为长远,领域更为宽泛,合作更为紧密,成果更为显著。

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涉及生物科学与基因技术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领域等,这种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发展态势,依靠哲学的引导、开拓和延伸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科学研究是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所进行的一项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活动,涉及到自然观、物质观、科学观、价值观等种种问题。

普朗克认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当今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在科技界和理论界已经深入人心。

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了全球性的合作,树立起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科技合作思维模式。

对共同关注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索和合作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发展模式;时代赋予了多国科学家共同进行多学科的探索和合作的哲学涵义。

四科学和哲学关系的发展展望(一)未来科学和哲学关系趋于分散状态发展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从层次论的角度分析,当代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形式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子系统。

而每一门科学又包括理论、对应规则和科学事实等层次,就理论本身而言,还包括硬核、保护带和正面启示法等层次结构。

科学的整体发展,要达到接近真理的目的,要使人的认识最终与物质世界一致,不是所有对物质世界的探索都可以称为科学,因为科学要求科学的方法。

[8]而科学的方法也日趋专业化,独立化,把完全的理性思考作为最重要的思考模式。

不能容纳与现实的,理性思考相反的假设。

如此,它就和哲学思想走向对立。

哲学恐怕不能将哲学称为严格的科学,尤其哲学的对象是无法证实,但是它本身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天马行空般的假设和跨领域的归纳。

这当然并不是说哲学不好,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

哲学作为一种思想是无法证实或被证伪的,是非常虚幻的,难于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只能逐渐独立于科学,通过其他的学说来慢慢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