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一、单选题据媒体2017 年 1 月 26 日消息,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充足的水资源③适宜的光照、温度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D2.B [解析] 第1题,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体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据此可知,A项所述的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不是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原因。
材料指出,有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可知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不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液态水,B错误。
材料中提及,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可推测是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火星表面干燥寒冷影响火星生命的孕育。
选D。
第2题,参考地球有生命体存在的条件推测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资源、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大气。
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兆焦/米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3~4题。
3.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3.B4.A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可知,M日时图示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其他节气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少,所以B项正确。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a、b两点中a点太阳辐射值明显较大,而根据两点的纬度可知,a 点的明显较低。
影响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所以A项正确。
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图K3-2为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A.年降水量等值线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C.≥10℃积温等值线D.等高线6.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7.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5.B6.B7.C [解析] 第5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 毫米;该区域≥10℃年积温在4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较低,与图中数值不符。
图中等值线最可能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第6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和年日照时数等值线,二者存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第7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昼长等,影响二者的共同因素是天气,而天气中的降水量多少对二者影响较大。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产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团以每小时322 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读图,回答8~9题。
8.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9.下列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C 9.A [解析] 第8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产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团为太阳风。
第9题,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为减少太阳活动的影响,应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皮肤。
关闭所有通信设施和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既无必要也不现实。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
左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
右图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 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 )A. 金星B. 水星C. 火星D. 木星11. 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12. 之所以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B. 天体表面平坦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 有肥沃的土壤10. C 11. B 12. A【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火星,C 对;其它行星不在宜居带内,A、B、D 错。
故选C。
第11题,TRAPPIST-1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恒星,该系统为恒星系,与太阳系为同一级别,B 正确。
第12题,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主要依据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A 对;地形和土壤对生命存在的影响小,B、D错误;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不适合生命呼吸,C 错误。
故选A。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 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4.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 a岩层内部B. c岩层内部C. d岩层内部D. e岩层内部15. 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 a+b+cB. a+c+dC. b+c+dD. c+d+e13. B 14. C 15. A【解析】8.F界面是莫霍面,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纵波速度减慢,①错,②对。
横波速度减慢,③错、④对。
B对,A、C、D错。
9.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上地幔软流层,图中d 岩层内部,C对。
a岩层是地壳,A错。
c岩层岩石圈,B错。
e岩层是下地幔,D错。
10.图中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c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a+b+c,A对。
B、C、D错。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
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9日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
16. 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A. 火星和木星之间B. 地月系C. 河外星系D. 土星和木星之间17. 科学家称“勿慌张”主要源于()A. 小行星距离地球远B. 地球公转速度快C. 两者公转方向相同D. 地球有大气层保护18. 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焦,其原因是2009ES()A. 温度高B. 自转速度快C. 距太阳较远D. 质量和体积过小16. A 17. D 18. D【解析】第16题,从材料中“近地小行星”可以判断该小行星距离地球近,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第17题,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将闯入大气层的小行星摩擦燃烧掉,从而不至于危及地球生命安全。
第18题,只有天体质量和体积合适,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大的质量和体积才能有适宜的引力吸引大气在其周围。
二、综合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左图)。
(图中②+a=岩石圈)材料二: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右图)。
(1)左图中,数字代表的圈层是:①_____ ;③_____(2)左图中圈层④为_____态,判断依据是_____。
(3)右图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 _____;D_____。
(4)右图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_____。
圈层C的范围是_____。
【答案】 (1)平流层(2)软流层(2)液横波不能通过(3)大气圈岩石圈(4)连续而不规则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解析】(1)①位于距地面12km以上,应为平流层;③位于2900km以上的部分,应为地幔的顶部软流层(2)④介于2900km到5000km之间,应为外核,横波不在能外核中传播,说明是液体。
(3)B有二氧化碳,并产生降水,为大气圈;D产生矿物质、尘埃和无机盐,为岩石圈;(4)A为水圈C为生物圈。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地震仪可以记录从地球不同深度处传来的地震波,通过分析该处地震波的波速和频率等特征,可以大致判断该处的物质状态、密度等状况。
材料2:在海洋中释放人工震波,震波从海底不同深度的岩层反射回来,由反射波可绘出海底地质图,从而确定石油和天然气矿床的位置,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2)若此时海底发生了地震,轮船会产生怎样的运动?高空中的飞机和海岸边行驶的汽车呢?解析:第(1)题,海底石油层是液态,只能通过纵波,且波速下降,横波应完全消失,对应图中地震波图,应选择A。
第(2)题,海水和大气只能传播纵波,横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轮船和飞机都只能感到上下颠簸,而岸边行驶的汽车则会受到纵波和横波的影响,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汽车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1)A(2)轮船和飞机都上下颠簸,汽车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