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圈b 中纬环流圈c 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易错提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属热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属动力型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
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其影响有:①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
②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易错提示】季风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也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类型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单一控制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易错提示】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例1】(高考经典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充足;大气降温。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2)D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上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
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技法点拨]“三看”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判断(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末)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a、b、c、dB.b、d、c、aC.a、c、b、dD.d、c、b、a(2)b与d之间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干冷的气流D.西风带解析第(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 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
第(2)题,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
答案(1)B(2)D素养区域认知: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2018·全国卷Ⅱ,7)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答案 D2.(2014·海南地理,5)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下题。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答案 B3.(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右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10分)解析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例2】(2015·海南地理,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尝试自解]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D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技法点拨]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链接拓展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2)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解析第(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
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 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
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