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早期胃癌的预后很好,各国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均接近或超过90%,而在日本早期胃癌10年甚至15年的生存率也相当高。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较低,日本的复发率低于5%,我国及欧美稍高,在5%一15%之间。
可能与日本早期胃癌发现较早、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有关。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迄今为止,与早期胃癌预后明确相关的因素只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存在淋巴结转移者。
一项研究显示,黏膜下癌中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7.6%vs98.2%,P<0.001),存在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只有1个或2个淋巴结转移者(P<0.001)。
此外,肿瘤浸润深度与预后也有关系,黏膜内癌预后好于黏膜下癌。
但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证实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似乎仅仅与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相关。
其他一些因素与早期胃癌预后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未能证实。
有意思的是,那些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的研究却显示高分化/肠型早期胃癌预后较差,有悖于分化差的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这一理论。
老年患者预后较差,肿瘤体积越大预后似乎越差,而凹陷型早期胃癌预后较隆起型好。
小黏膜癌(<4cm)、浅表性癌(>4cm)和Pen B变异型早期胃癌发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较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达90%),而PenA变异型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64.8%)。
早期胃癌的间质反应与预后也有关系。
间质反应包括四种表现形式:显著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的形成。
肉芽肿单个存在或聚集成
群,常伴随中到大量单核炎症细胞的浸润。
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者预后较好。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形成及预后有关,但它们的独立预后价值仍有待于证实。
一些研究发现-erbB-2、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yclin E蛋白高表达者预后差,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高表达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