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肖光辉2011版资料整理)

法理学(肖光辉2011版资料整理)

法理学资料整理1)法学:法学是围绕权利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3)法德概念:是法学的起始范畴,是法学研究的研究的核心,是人们对认识的法律现象的属性或观念的深层次把握。

4)法的定义的表述: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5)法的本质①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6)法的特征①特殊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②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③权利义务性:法是规范权利和义务的规范④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7)法律概念:是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时间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8)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①假定②行为模式③法律后果9)法律规则的分类①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型规则(含义)②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③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10)法律原则概念: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

11)法理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①内容:法律原则不预设确定的实施状态和具体的法律后果,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它无法为社会活动主体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

而规则在内容的明确化程度上显然高于原则。

②适用范围:法律原则适用范围很大,法律规则只适用于一类行为。

③适用要求:法律原则的适用具有一定弹性④法律规则之间往往互相排斥,法律原则则可以相互兼容12)法律原则的作用①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和宣告法律的基本精神;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②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弥补法律的漏洞;作为审判的依据;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③在守法过程中的作用13)法的形式渊源:法律上承认的发的主要形式。

14)法的渊源种类法的正式渊源①制定法②判例法③习惯法④国际条约与协定法的非正式渊源⑤公平与正义的观念⑥公共政策⑦法理⑧学说15)当代中国发的渊源正式渊源①宪法②法律③法规④规章⑤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⑥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⑦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⑧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⑨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非正式渊源⑩习惯 11 判例 12 政策16)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规范拘束力的法律文件,即针对一般的情况,一般的人所制定的,能够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

17)对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方式①法律汇编②法律编纂③法律清理18)法的效力等级①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②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③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9)发的效力范围:法的对象效力,对事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20)发的对象效力①属人主义原则②属地主义原则③保护主义原则④折衷主义原则21)发的对象效力①确定法律的事项范围原则②一事不再理原则③一事不二罚原则22)法的时间效力①法的生效时间②法的失效时间③发的溯及力: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23)法的空间效力:法生效的地域范围法的域内效力法的域外效力24)法的一般分类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一般法与特别法根本法与普通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国内法与国际法25)法的特殊分类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26)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对象、调整范围和调整方式的具体化。

27)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8)法律关系的分类(重点: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p8929)法律关系基本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气,内容30)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在法律关系中权力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31)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的团体国家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3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34)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财产非财产利益行为35)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36)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更具法律事实是否以主体的一直为转移,可将其划分为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

37)法律事件: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38)法律行为:指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人在一定意志支配下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

39)法律体系: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40)比较 p10441)法律部门: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方法所划分的一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4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法律的调整方法4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八大部门宪法法律部门行政法~ 民商法~刑法~经济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诉讼法~44)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因违法、违约行为或因其他法律规定的事实而应当承担的某种具有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45)法律责任的作用惩罚作用救济作用预防和教育作用46)法律责任的分类(重点: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47)法律责任的构成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人主观过错:表明行为主体的心理状态违法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也就是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侵犯他人权力,给他人或 ishehui 造成危害的行为,是行为人在自己意识支配下完成的。

损害事实: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行为而导致的损失或伤害,既包括实际损害、丧失的所得利益,也包括预期可得利益。

因果关系48)规则活动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依法归责原则责任平等原则责罚相当原则责任自负原则49)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功能发挥中的互动关系价值选择中的主动关系50)法与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哥哥环节的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51)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的产生法的发展一般经历了由紧急、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法的发展常常与宗教、道德相伴而生法律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52)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与国家成文法的区别生产方式不同体现的意志不同适用的范围不一样调整的内容不同53)四种类型法奴隶法封建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4东方法系中华法系死印度法系死伊斯兰法系活西方法系大陆法系活英美法系活54)p157-15655)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p189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相当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制订的,是在人治因素非常浓重的体制下形成的。

法律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制度形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是其内在。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是等价的概念。

56)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政法体制的改革法律体系的重构法律精神的转换57)法制现代化:58)法制现代化的模式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混合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59)立法 p205:制定或变动法的过程……60)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p211 实事求是原则民主立法原则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61)立法体制: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威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62)立法程序:是立法主体在指定、认可、修改、补充和费制发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63)立法技术:在立法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修改、废止的方法技巧、规则等的总称64)执法(狭义):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形式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65)执法的主体 p226 具体构成:人民政府的执法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依法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66)执法原则体系 p234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67)不当执法的表现p237 权力滥用 行政不作为 程序违法68)不当执法的救济 来自执法主体内部的救济 来自执法相对方的救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69)司法主体司法体系 p24170)司法原则法治原则客观原则独立原则公正原则责任原则71)司法程序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72)司法的特点职权的法定性程序的法定刑裁决的权威性人员的专业性结果的书面化73)法律监督: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制控和督导。

74)法律监督的主体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公民75)法律监督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系统性原则76)法律监督的体系国家监督社会监督77)法律方法 p271:法律职业者认识、判断、出力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78)法律方法的内容法律推理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79)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80)法治的含义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保障法制表达了一种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法制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性法制还是代表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81)法治国家的举出与条件政治举出与条件市场经济基础文化家畜82)法治形成的标志市场经济的完善健全公平与公正的法制制度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法律至上理念的确立83)发的作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84)发的规范作用告示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85)法的社会作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86)法的局限性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限度在实施法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87)法的价值:法作为课题对于主题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88)法律与利益 p31289)法与秩序 p31790)法与自由 p32291)法与正义 p32592)法与效率 p32793)法与人权 p33094)法律与道德的异同调整的范围不同实施的方式不一样调整的侧重点不同形式的方式不同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产生的时间与条件不同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