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初中化学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1、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感受——化学的乐趣练习——实验基本技能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à空气中的氧气à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

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

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本单元包含金刚石、石墨、C,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60碳三个课题。

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

2、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本单元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个课题。

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

2、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两个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过程: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

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

展示片1[阅读与思考]: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

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

展示片2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情景设置]:展示片5: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

)[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每一个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

展示片6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

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

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

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

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片7(1)为什么煤可以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你还能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吗?那些物质不能燃烧?(2)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3)为什么镁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能燃烧?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展示片8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这三个条件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分析其中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验证燃烧的条件?课后拓展:课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并请各合作小组交流,比比哪一组最好。

上述燃烧的条件是指一般情况,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特殊情况?[情景设置]:展示片9生煤炉时要用扇子扇,家里、学校等使用的炉子、锅炉要使用鼓风机鼓风,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请带着这一问题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探究]:生生合作完成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或不足,燃烧的情况并不相同:展示片10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快,放热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燃烧慢,放热少,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碳黑颗粒等物质。

[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展示片11碳的燃烧:1、氧气充足: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2、氧气不足:碳+氧气 ----点燃---一氧化碳(化合反应)观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图片。

[情景设置]:展示片121、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来控制燃烧。

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2、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重点内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展示片12学生评价:我对燃烧的新认识。

[课堂练习]: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布置作业]: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和热量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活动片段一1 .课前准备:①发给学生记忆学习策略有关资料。

②制作三个 flash 小课件和一个 Author Ware 课件2 .学习过程:( 1 )怎样先记住 26 种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元素化合价的知识属于无意义识记的知识。

我们将这些意义不强的内容赋予人为的意义来提高识记效果。

①充分利用好图片“卡通人1 ”,进行识记、保持和提取结合化合价,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两个知识点中的记忆干扰因素,首先,我们根据化合价将元素符号进行分组,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即“卡通人 1 ”使之转变成为有意义的识记。

②利用重编码进行分组识记如:“卡通人 1 ”叫福禄寿点(谐音氟F、氯 Cl 、溴 Br 、碘 I )。

身穿两件减肥铜背心(谐音图像钙 Ca 、镁 Mg 、铜 Cu 、钡 Ba 、锌Zn )。

这个“卡通人 1 ”图中包含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 26 种元素,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用动作、图像和文字(顺口溜)记住它们的。

( 2 )利用“化学元素学习盘”,对元素名称和符号进行捆帮式的保持和提取①学生制作“化学元素学习盘”。

进行交互训练②利用 flash 小课件 ---- 单窗式和多窗式:化学元素学习盘即在电脑上操作。

每点击前进按钮一次,就在窗口中出现一种元素的名称、符号、化合价。

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③利用 flash 小课件 ---- “卡通人 2 ”进行人机交互训练学习该多媒体小课件中含有引人发笑的动画与声音,具有前进一步、后退一步、返回出发点及停止等四个按钮,可以根据各人的需要进行操作。

其基本内容和图片“卡通人 1 ”相似。

通过交互训练,学生分享到多媒体技术提供资源共享的乐趣,使个人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这种交互训练还促进个人认知活动能力提高,影响和改变自我观念,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动力。

说明:上述课件可到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浦东化学在线下载。

( 3 )学生绘制“卡通人 1 ”图片进行记忆并相互测试①绘制“卡通人1 ”图片根据顺口溜,参照提供的样式,修改绘制卡通人图片。

②利用“大转盘”或“卡通人 1 ”图片及 flash 小课件,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测试与练习活动片段二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

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吗?生:用砂纸打磨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