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2章-沉淀分离法-最终版本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2章-沉淀分离法-最终版本
Q—加入沉淀剂瞬间生成沉淀物的浓度;
s— 沉淀物的溶解度;
Q-s — 沉淀物的过饱和度;
K— 比例常数,它与沉淀物的性质、温度、溶液中存在
的其它物质有关。
Q
s
s
— 沉淀物的相对过饱和度;
( 2)哈伯理论
聚集速度
条件
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晶核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
这些微粒可以聚集成更大的聚集体。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
CoS:型 Ksp = 4.0×10-20 型 Ksp = 7.9×10-24
2.1.4 沉淀的生成
1). 沉淀的类型
类别 颗粒直径
特性
示例
晶形沉淀
凝乳状沉 淀
无定形沉 淀
0.1~1µm
∠0.02 µm
颗粒大,内部排列规 则,紧密,极易沉于 容器底部
介于两者之间
内部排列杂乱无章, 疏松,絮状沉淀,体 积庞大,含大量水,
溶度积: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有关
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称 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构晶离子
MA型: MA ⇆ M+ + A-
Ksp= [M+ ][A-]
MmAn型: MmAn ⇆ mMn++ nAm-
Ksp= [Mn+ ]m[Am-]n 意义:溶度积是微溶化合物和它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
(2)晶核的生长过程
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 积在晶核上,使晶核逐渐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沉淀微 粒。
结论: 异相成核显著, 易形成大颗粒晶形沉淀; 均相成核显著, 易形成小颗粒非晶形沉淀.
3). 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生成 (1)冯氏经验公式
式中:分散度(v)—形成沉淀的初始速度(聚集速度);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1.1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2.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2.1.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1.4 沉淀的生成
2.1.1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以BaSO4为例
图1 BaSO4的溶解 和沉淀过程
溶解:由于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的粒子相互作用, 使溶
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以水合粒子状态进入溶液 的过程称为溶解。
+
[HC2O4-]
+
[H2C2O4]
=
c
C
2O
2 4
c KaKaKaKa Ka C 2 O 2 4 [ C C 2 2 O O 2 4 2 4 ][ H ] 2 [ H ] 11 2 1
1 0 1 . 2 2
2
K s c s s sp [Ca2][C2O24]
C2O24
C2O24
Ksp= [Mn+ ]m[Am-]n = (ms)m×(ns)n
s
mn
K sp mmnn
2.1.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1. 同离子效应 2. 盐效应 3. 酸效应 4. 配位效应 5.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
1). 同离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过量的构晶离子时,会使沉
淀的溶解度降低,这一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时的平衡常数,它代表物质溶解的能力。
查相关化学手册: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溶度积规则
[M+ ][A-] ﹤ Ksp时:溶液未达饱和,无沉淀析出。 [M+ ][A-] = Ksp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沉淀和溶
液处于平衡状态。
[M+ ][A-] ﹥ Ksp时: 溶液是过饱和溶液,过量的MA
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pKa1=1.22, pKa2=4.19。
解:① 在纯水,其溶解度为s: s = [Ca2+] = [C2O42-]
Ksp [Ca2][C2O2 4]ss s Ksp 2.0109 4.47106(mol/L)
② 考虑酸效应,引入酸效应系数进行溶解度计算:
s = [Ca2+]
s
=
[C2O42-]
分离沉淀法的定义:
通过沉淀反应把欲测组分分离出来;或者把共存 的组分共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或:在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某一成分以一定组成 的故乡析出,经过滤而与也相分离的方法。
特点:
1.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2. 沉淀法适应性比较强; 3. 费时; 4. 选择性比较差,分离不够完全。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2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2.3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2.4 共沉淀富集分离法
不易沉底。
粗晶: MgNH4PO4 细晶:BaSO4
AgCl
AgCl、 Al(OH)3 Fe(OH)3、 SiO2·nH2O
2). 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形成过程 ,一般可以进行如下描述:
(1)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通过离子缔合作用, 自发地产生晶核的过程。
异相成核作用:是指溶液中混有固体微粒,在沉淀过程中, 这些微粒起着晶种的作用,诱导沉淀的形成。
例1 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3含量时,首先将含硫酸盐试样处 理成SO42-形式的试样溶液,总体积控制在200mL,计算 以下两种情况下BaSO4沉淀的溶解损失量是多少 ①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Ba2+; ② 加入过量的Ba2+,使溶液中的 [Ba2+]=0.01mol/L。
Ksp=1.110-10
解:①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Ba2+,此时BaSO4沉淀的溶解度为s [Ba2+]=[SO42-] = s
在200mL溶液中的溶解损失量为: 1.1×10-8×233.4×200/1000 5×10-4(mg)
结论:利用同离子效应是使沉淀完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 挥发性的沉淀剂过量50~100%,而非挥发性的沉淀剂过量 20~ 30%。
2). 盐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强电解质时,会使沉淀溶解度增 大, 这一现象称为盐效应。
2. 沉淀的生成速度与晶体的表面积及溶液中Ba2+和SO42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即: v2 ∝ [Ba2+] [SO42-] S v2= k2 [Ba2+] [SO42-] S
平衡时:v1 = v2
∴ k1S = k2 [Ba2+] [SO42-] S
[Ba2+] [SO42-] =
k1 k2
= Ksp→溶度积
K sp
[Ba2][SO2 4]ss
s Ksp 1.05105 (mol/L)
在200mL溶液中的溶解损失量为: 1.05×10-5×233.4×200/1000 0.5 (mg)
② 加入过量的Ba2+,使溶液中的[Ba2+] = 0.01mol/L,此时, [SO42-] = s
K s s p[ B a2] [ S O2 4]0 . 0 1 s K 0 . s 0 p 11 . 1 0 . 0 1 1 0 1 01 . 11 0 8 ( m o l / L )
抗 拒 , 想 你 到无法 呼吸! 7、 相 聚 的 时 候总是 很短, 期待的 时候总 是很长 ,如果 你要想 念我,就望一望天上
那 闪 烁 的 繁 星有我 寻觅你 的目光 。 8、 月 光 这 么 美,我 睡不着 ;抖落 心事, 擦干心 情;把 梦,一 件件晾在风竽上;远
方 的 你 让 我 好牵挂 。 9、 我 总 会 在 你的左 右,无 论你是 惆怅了 ,无
沉淀:这种处于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转化为固体状态,
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沉淀。
当两个过程进行的速度相等时,便达到沉淀—溶解动态平衡。 饱和溶液
溶解度: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溶有的溶质的量。经常
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物质量浓度来表 示其溶解度。单位:mol/L, 符号s。
实验证明:
1. 在一定温度下,BaSO4溶解的速度v与晶体表面 积S成正比,即:v1∝ S v1= k1S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Separation by precipitation
淮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陈高礼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有机沉淀剂分离法,基本原理及特点 、有机沉淀剂的选择,蛋白质的等电点沉淀分离。
教学主要内容:
2.1 沉淀生成的条件 2.2 沉淀生成的过程 2.3 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例如:氢氧化物(n≧3) →无定形沉淀 金属硫化物 →无定形沉淀 极性较强的盐类→ 晶形 沉淀
4). 沉淀条件的选择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原则:对晶形沉淀而言,主要应考虑如何获得易于过滤洗涤
并具有较大粒度的纯净沉淀。同时因晶形沉淀的溶解度较大,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防止溶解损失。
其沉淀条件综合为:“稀、慢、搅、热、陈、冷过 滤”。 陈化:沉淀完毕后必须进行陈化,将沉淀和母液放置一
想 要 你 说 声 爱我! 4、 真 想 紧 紧 地抱住 你,让 你感觉 到我因 爱你而 加快的 心跳; 真想紧紧地搂住你,
让 你 体 会 到 我因爱 你而急 促的呼 吸。我 很想念 你! 5、 好 想 牵 着 你的手 ,幸福 道路一 起走;好 想搂 着你的 腰,从 此快乐 又逍遥 ;好想亲
亲 你 的 脸 , 我们相 伴到永 远! 6、 相 思 玄 妙 ,如影 随行。 无声无 息出没 在心底 ,转眼 吞没我 在寂寞夜里。我无力
2.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溶有的溶质的量。经常
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物质量浓度来表 示其溶解度。单位:mol/L, 符号s。
溶度积:组成沉淀的离子的浓度的乘积。
MA型: MA(s) ⇆ M+ + A-
Ksp= [M+ ][A-] = s×s
s K sp
MmAn型:MmAn(s) ⇆ mMn+ + nAm-
3).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