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观
1.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保障条件。
3.人们对安全的认识:(1)从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
安全等于无事故,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的状态(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
(4)1.安全是之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上、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
2安全设计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
3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通过,对安全需求的水平与质量页不同(5)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状态。
4.生产安全的本质:生产时间符合生产规律的规律活动,具有安全必然性,它通过总结安全生
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联系生产时间,遵循生产规律,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实施加以确认。
5.安全的规律:狭义安全规律与广义安全规律。
安全科学讲的是广义的安全规律,它具有安全
的必然性,及安全的根本规律。
分三大类安全规律;(1)生存规律:指安全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2)构成规律:指能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因素,各自内在与系那个湖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3)发展变化规律: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6.安全第一原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安全方针。
7.安全价值: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同过对安全措
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8.安全价值内容:(1)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2)安全功能分析(3)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4)
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9.安全价值的观念:(1)安全的战略观念(2)安全的市场观念(3)安全的竞争观念(4)安
全的服务观念(5)安全的素质观念(6)安全的开发观念(7)安全的信息观念
10.大安全观: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
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
11.大安全观的目的: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通过安全减灾的国家战略和
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稳定
12.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2)树立全
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馆(4)树立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13.大安全学科体系仍需要建立的观点和概念:(1)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仍需要完善(2)安全科
学技术应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3)灾害科学应把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作为研究对象(4)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及减灾科学本质存在着协同和交叉(5)安全、减灾、环保的工程技术层次有公用共享的基础(6)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是共同的目标(7)大安全学科框架
安全认识论
1.安全:具有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也是一
门典型的交叉科学。
安全的自然属性反映在: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
安全的社会属性反映在:自从人类有组织活动以来,社会安定、有序、进步,始终是各社会阶段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2.安全与事故: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
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绝对的安全:即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很难,甚至可能很危险,但却是社会和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安全与事故关系具有如下特征:(1)安全的极向性(2)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3.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
的意外事件。
4.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
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5.事故模式理论:也就是事故预防两种方法:(1)问题出发型{也就是传统安全工作方法}:事
故发生后吸取经验,进行预防的方法(2)问题发现型{现代安全工作方法}: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系统各构成部分存在的联系,坚持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
安全方法论
1.本质安全化方法:就是大安全观定义。
控制事故应当采取本质安全化方法,主要是降低事故
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度。
2.安全方法有:本质安全化方法,人机匹配法,生产安全管理-体化方法,系统方法,安全教
育方法,安全经济方法和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3.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
的感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5)加强监督检查
4.降低事故严重度措施:(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的措施(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3)加强
缓冲能量的装置(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5.人机匹配法: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与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安全
知识教育(2)安全态度教育(3)安全技能教育(5)制定作业标准和一场情况处理标准(6)作业前的培训(7)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防止物的不安全状体:提高技术装备(如机械设备,以其仪表,建筑设施)
6.全面安全管理:在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的综合管理。
7.全面安全管理内容:(1)全面安全目标管理(2)全员安全管理(3)全部工作安全管理(4)全过程安全管理。
8.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9.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1)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2)确定目标(3)制定对策措施
10.安全教育的原则:(1)教育的目的性原则(2)理论与时间按相结合的原则(3)教与学互动性原则(4)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11.安全教育的作用:安全教育使得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
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和改变人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食物的态度,使人的行为更符合社会生活中和企业生产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
12.安全教育的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练习与复习法(5)演示法(6)研讨法(7)宣传娱乐法(8)访问法(9)实验和实习(10)发现法(11)外围教育法(12奖惩教育法)(13)全方位教育法(14)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法。
13.安全经济的基本方法:(1)分析对比方法(2)调查研究方法(3)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
14.安全经济的特点:(1)系统性(2)预先性(3)决策性(4)边缘性(5)实用性
安全经济原理
1.安全经济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问题:既是一门经济学,又是一门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为特定
应用领域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安全活动与经济规律的科学,以经济科学理论为基层,以安全领域为阵地,为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安全经济研究的问题:(1)安全经济的基本理论(2)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3)
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4)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5)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
3.安全投资(安全资源):投资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4.安全投资的绝对量:包括货币投资量、人员投资量以及劳动日投资量。
5.安全投资的相对量:安全经济的相对量往往更具有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
用相对指标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安全投资的相对量往往用绝对量相对于人员、产量、和利税来反映。
有以下指标(1)相对生产规模的货币安全投入指标(2)相对生产规模的劳动安全投入指标(3)相对人员的安全资源消耗指标
6.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2)
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3)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7.安全的两大基本功能:(1)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
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的功能(也叫拾遗补缺)(2)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简洁为社会增值的功能(也叫本质增益)。
8.职业伤害事故经济损失规律:主要是通过职业伤害事故经济损失体现出来,而职业伤害事故
经济损失需要通过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出来。
9.伤亡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
毁坏财产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等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的价值为间接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