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章 宗教与政变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广州外交体制 第三节 北京政变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一、洪秀全和拜上帝会
基督新教来华第一人-马礼逊
《劝世良言》。《十款天条》与《摩 西十诫》。
《太平天日》与《天王本纪》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 训》、《原道觉世训》
梁发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三、政变的影响
新王朝建立: 同治。 新体制实施:太后 垂帘,亲王辅政。 军机处改组 总理衙门开始运作 新方略实行: “灭发捻为先,治俄 次之,治英又次之”。 -《统计全局折》
“垂帘听政”的养心殿
第三节 北京政变
四、慈禧统治地位的巩固
慈禧(叶赫家族)与同治。
“抬旗”、 “银库案”、惠征 同治之死与光绪继位。 “戌正,太后召诸臣入(摘缨、青褂)。 谕云:‘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言宗社 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请垂帘。谕云: ‘文宗无次子,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 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 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即宣布某。 维时醇郡王警惧敬惟,碰头痛哭,昏迷伏 地,掖之不能起”.-《翁同龢日记》第2 册,第770页。 吴可读的尸谏
一、洪秀全和拜上帝会
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 韦昌辉;石达开.
客家文化与土客矛盾
入会者行洗礼仪式:“以 铜盆水沃面抹胸,授红色号 衣,念咒廿四句,谓之拜 相。” -《粤匪犯湖南纪略》 洪秀全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定 都 天 京 。 北 、永 翼安 等建 王制 。, 封 天 、 东 、 西 、 南 、
“热河密札”、“套格”
第三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 的形成
八大臣集团 “奉朱笔,皇长子御 名现立为皇太子。著派 载垣、端华、景寿、肃 顺、穆荫、匡源、杜翰、 焦佑瀛,尽心辅弼,赞 襄一切政务。特谕” --《军机处上谕档》 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 “耆英案”、“科场案”
第三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慈禧与慈安
高老山山令遵正,十字有一 笔祈祈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三、基督教对运动的 影响
“印书” “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 也,《旧遗诏圣书》(旧 约),《新遗诏圣书》 (新约),《真天命诏书》 (真约)也”。
一、记载天父天兄圣旨和下 凡活动的典籍,现知有七种 八部:《天条书》、《天命 诏旨书》、《天父下凡诏书》 前后相接两部、《天父上帝 言题皇诏》、《天父诗》、 《天父圣旨》、《天兄圣 旨》。 二、记载洪秀全升天受命下 凡作主及其早期行迹的典籍, 现知两部:《太平天日》、 《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 音书》。
-----《军机处上 谕档·赞襄政务王 大臣交内阁片》
慈安皇太后徽号册
第三节 北京政变
二、政变的过程
董元醇折与“搁车” 僧格林沁、胜保等部 倾向奕訢集团。慈禧采 取计谋剥夺八大臣的部 分兵权。两宫太后返京, 发起政变。 八大臣集团败亡。 咸丰死前决定的中国政 治格局改观。 僧格林沁
第三节 北京政变
金 田 起 义 , 建 号 太 平 天 国
二 、 金 田 起 义 与 定 都 天 京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三、基督教对运动的影响
拜上帝教,救世主(savior) 三位一体、“亚妈” 代天父传言与代天兄传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 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节 广州外交体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争的进 程与结局
条约体系的 扩大。 俄国侵吞中 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三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咸丰之死
奕詝(1831年7月12 日-1861年8月22日), 年号:咸丰;庙号:文宗。 系道光帝第四子。 清朝后妃的等级:皇后、皇 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常在、答应。
第二节 广州外交体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从广州外贸体制到广州外交 体制
叶 名 琛 小 像
“修约战争”与“广州外交体制”。 “叶名琛谓不必惊慌,仙乩云; ‘十五日后便无事。’叶相于城北建长 春仙馆,穷极奢丽,内供奉吕纯阳、李 太白二仙,一切军务,皆取决于神仙。” 李凤翎:《洋务续记》 屏障外交:从广州到江南,再到天津, 五口通商大臣-南洋大臣-三口通商大 臣-北洋大臣 耆英-徐广缙-叶名琛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四、“天京事变”
洪秀全与杨秀清及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矛盾的发展 “诛杨”与“讨韦” 石达开出走 从此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 转向战略防御。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五、太平天国的失败
一八六四年七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天 京 保 卫 战
论题:《近代中外关系》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咸丰朝、同治朝,中华书局1964年版。 《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台北1968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上海人民 出版社1957年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 彭慕兰《大分流》。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 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 萧致治、杨卫东:《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纪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东京严南堂书店1967年版。 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の研究》(资料篇),东京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会1964年版。 胡滨选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中译本。 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中译本。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中译本。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China, Irish University,1971.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奕訢集团:
卓秉恬、杜受田 “示才见长”与“示孝藏拙” 道光谕: “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文祥,桂良,宝鋆。
奕訢(1833-1898)
第三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太后集团
“本王、大臣 等拟旨缮递后,皇 太后、皇上钤用图 章发下,上系御赏 二字,下系同道堂 三字,以为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