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与中国近现代史

我与中国近现代史

我与中国近现代史
——辛亥革命之革命团体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对辛亥革命的革命团体做了一下学习: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以“中国同盟会”为主要领导,而中国同盟会的主要组成为:
兴中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

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

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刘祥、何宽为首任正副主席,不久,刘祥退出兴中会。

1895年2月21日,与杨衢云的香港辅仁文社合并,并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华兴会: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黄兴从日本回国,进行革命活动。

11月4日他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取名华兴会。

1904年2月15日正式成立。

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为副会长。

会员达数百人,多属知识分子。

宗旨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方略为湖南发难,各省响应,“直捣幽燕”。

光复会: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又名复古会。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冬由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协商。

次年初又经陶、魏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至同年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光复会。

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

总部设在上海新闸路仁和里,后迁三马路保安里。

该会的政治纲领即入会暂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主张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

以上为同盟会的主要组织。

共进会:中国同盟会外围革命团体。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主要领导人是同盟会会员焦达峰、日知会会员孙武等。

共进会尊孙中山为领袖,它以同盟会的总理为总理,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1908年秋,共进会的主要成员分别回国活动。

孙武、焦达峰等抵达汉口,于次年4月在汉口法租界设立共进会机关(后迁至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在武昌设分机关多处。

1911年(宣统三年)10用10日,发动了武昌起义、设在湖南、江西等省的共进会,积极响应。

文学社:清末湖北武汉新军中的革命团体。

其前为群治学社改组的振武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阴历正月初九,振武学社社长张翊武等在武昌黄鹤楼举行会议,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张翊武沿任社长。

宗旨是“兴汉排满,推翻专制,驱逐满奴,夺回汉室江山。

” 发起人有张廷辅、刘复基、蒋翊武、李擎甫、沈廷桢、张筱溪、唐子洪、商旭旦、谢鸣岐、萧良才、曹珩和黄季修等12人。

蒋翊武、刘复基为正副社长。

社址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

1911年1
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

借“研究文学”为名,文学社有严密的组织,入社会员需经严格考察,以防不测。

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吸收社员五千余人。

后与共进社组成起义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

1912年6月,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增强革命力量,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

此外,还有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团体。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主要政治主张为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我的观点: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但是真正成功的辛亥革命正是源于众多革命团体相应统一的号召,同时多向同时起义,才换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我记得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影片《辛亥革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在法国的花园聚会上说服欧洲各国银行行长,停止向清政府贷款;镜头一转,在汉口的战场上,黄兴正率军与敌浴血奋战。

这个一文一武,一动一静,将辛亥革命中革命者的两种革命方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封建统治的革命有两种:断其粮草,灭其士气。

辛亥革命在这两点上都做到了。

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一方面武力打击守旧主义的士气。

从广州起义到黄花岗起义;从孙中山被驱逐处境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如电影《辛亥革命》最后的一段独白:
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苦是中华之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有了“人”的革命,有了凝聚一心的革命团体,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而我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成功或失败,它所教会中国革命者凝聚一心,摒弃各自为战的信念,就足以断言这次革命是有意义的,是成功的。

有了这凝聚一心的信念,才有了中国革命者,中国人反帝反封建、对军阀侵略者战争的成功,这也就是辛亥革命革命团体所留给后世的财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亥革命词条
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影片《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