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重点总结

教育学 重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1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3 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4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5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分为家庭教育,学习教育,社会教育),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6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古就有。

社会教育从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

7 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教育的心理起源代表人物孟禄。

8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第三、学校教育鱼生产劳动的脱离。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现代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第三、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四,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们勾画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发生一系列的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鱼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9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的思想的专著。

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强调完善的人格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0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人体验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11 当代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元理论。

1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二)从作用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三)从教育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与之符合的结果。

隐形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功能。

1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功能(二)教育个体个性化功能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五、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二)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四)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五)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六)教育的文化更新鱼创造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就是促进政治民主化。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理念。

第二教育民主化本身就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4 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与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具体请看课本56页的内容!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15 教育目的的选择,即对人才培养目的或目标所进行的选取或抉择。

教育目的的确立,即以一定组织形式对教育目的进行确认和确定,是对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结果的肯定。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依据(二)人的依据。

16 各种教育法总结: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的母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7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为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洛斯。

法国的萨特。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为出发,儿应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

关于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很可能是简答题的形式啊)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8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

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这个要全面、细致看课本80-82页);(一)正确领会和全面发展(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19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极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类各级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属于了解层次,课本86-87页):(一)政治(二)经济三)文化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973年法国“巴黎全国讨论会”指出的终身教育。

20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了解教材93页!)。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介于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

叫分支型学制。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采用双规学制。

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

21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血糖章程,亦称“葵卯学制”这是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的分支型学制。

22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之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

23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义务教育: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证的公益性事业。

2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客观基础。

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