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 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 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 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1
1 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2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 年创 办晓 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 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 的 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 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2 文献法: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载下来的人类的认识成果。 3 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 某一问 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最早提出“行 动研 究”这一概念的是勒温(1944 年)。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 1951 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
理论的诞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1 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 有控 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
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发现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24、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 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P22)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 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
1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 学生 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 4 徐特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德国瓦·根舍因 1951 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 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
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P22) 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意义: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 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 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 作用 。
三、论述题 1、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P15)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他认为“全面”与 “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 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 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 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功能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1 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 论力量呼唤社会。 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 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3 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 4 可变性。行动研究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