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论述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别与IS曲线和LM的斜率有什么关系?画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