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篇一】
我生于1944年,几十年与祖国风雨同行,家国情怀始终萦绕在心头。

一首童谣。

旧社会苦不堪言,最苦的是,童年跟着大人躲兵荒。

我家离汉川城只1
公里。

日寇投降前疯狂至极,常进村抢粮捉鸡,侮辱妇女。

白天鬼子进村,我们只得躲进庄稼地。

晚上鬼子不停放黑枪,流弹常常打死人。

我们不敢上床睡,只能席地而卧。

刚赶走鬼子兵,反动派又发动内战。

那时,解放军动员青年参军,伯父编了一首童谣让我唱:“加入解放军,穷人要翻身。

赶走日本鬼,再灭土匪军。

”小小的我在村头吟唱,妈妈听到歌声,连忙揪住我的耳朵往家里拉,“你这个小鬼,不要命了!”伯父连忙出来解围,叮嘱我在没有敌人的时候唱。

一篇作文。

1964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题是阅读《干菜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山东东明县当年2月发生灾荒,非灾区在运送干菜支援灾区时,很多地方的群众自发地把面粉、猪肉、慰问信打进干菜包。

回想24年前该县同样发生灾荒,农田颗粒无收,干菜价格飞涨。

狠心的地主把霉烂的地瓜干掺沙子,以此向农民放高利贷,害得不少人家破人亡。

我以《灾害无情党有情》为题,一腔真情流于笔端:新旧社会两重天,我的家乡也曾见。

辛未年(1931年),发大水,村里走出逃荒队。

耳闻饥冻声,眼角泪雨飞。

不知多少人,饥寒交迫成新鬼。

甲午年(1954年),又淹水。

救济粮,不断炊。

寒衣被,暖心扉。

赈灾纺线织鱼网,拿到集市换钱归。

走进村里挨户问,没有饿死一个人。

灾后的几年,家乡连年夺丰收,我家带头交公粮,余钱购买国库券。

妈妈教育我们:度过饥荒不忘党恩,丰收之年有灾区。

作文写得好,心情舒畅,在其他科目也发挥得不错,我被武汉大学录取。

一顿年饭。

大河有水小河满,家运随着国运兴。

没有强大的祖国,那有幸福的小家?
家国情怀要传给后代。

有一年大女儿出国,只有两个儿子陪我和老伴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顿团年饭怎么吃?我提议:吟诗煮酒贺新春,得到全家赞同。

该给远方的女儿说什么呢?我以诗联传情:“千里客乡遥望月,一条龙脉
永连根。

”“你是一只放飞的风筝,飞向那蓝天白云。

风筝啊风筝,你可知道?
天上的日月两轮,那是祖国母亲的眼睛。

你飞得再高再远,风筝的线头,永在妈妈的手心。

”在国内读大学的两个儿子,我激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对于学医的大儿子,我送的对联是:“良方有价,良心无价;医术济民,医德亲民。

”非典爆发那一年,他在首都医院进修。

院方允许外地进修人员离京,但他坚守在京,投入非典抗击,工作出色。

首都医院表扬信寄到他所在的医院。

这一年,他光荣入党。

次子进入军校,我送他一首励志诗:“始从今日着戎装,使命在肩常掂量。

科技强军追远梦,书山有路登殿堂。

”他学习成绩优异,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篇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里唱的,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着。

一支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映着教师的责任与坚守。

虽然现在教室已经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空调、打印机、摄像机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师们,粉笔、黑板、油印机则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教具。

我的妈妈这样告诉我,那时候给学生用蜡纸油墨印试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

刻板一般由老师自己完成,从刻板到印刷全是手工。

每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老师们得提前把卷子内容刻到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一页页印出来。

刻写过程需要十分小心,稍有一点闪失,就会把蜡纸戳破,印出的试卷便会落下一个黑点,影响了卷面效果。

刻写蜡纸非常考验老
师的基本功,需要用铁笔一笔一画进行,字体大小适中,印出来的字迹美观大方。

刻写很费时间,一份试卷最起码要两个多小时,在我的记忆中,有时候妈妈下了班也要刻,而我最喜欢待在旁边看着。

我觉得好神奇,那锋利的铁笔一笔笔写在泛黄的、有小格子的蜡纸上,垫在下面的钢板发出呲呲的摩擦声。

之后,妈妈让我帮忙油印翻纸,我可来劲了,结果却成了一个黑脸猫。

就是这样,老师让学生有了复习练习的机会。

一张张蜡纸上,写满了妈妈的教书生涯,写满“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芳华延续在学生的青春里,永远不会老去。

妈妈告诉我,虽然他们那个年代生活艰苦,但孩子们的心和老师紧紧相连。

他们周末步行来我家,和妈妈一起聊天,妈妈请他们在家吃饭,我真心觉得这样好暖心啊!
后来,妈妈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我,在我6岁时决定全职在家,但至今走在街上还会被一些人叫住,问“韩老师好”,说着学生时代的一些趣事。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任岁月变迁仍被很多学生记得。

每每和我介绍她的学生,妈妈都如数家珍。

尽管妈妈已经不再做老师,但她对工作的认真和对孩子们的关爱却一直影响着我。

也许是因为妈妈的身影,把教师的形象勾画得既神圣又亲切,我认定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人。

大学毕业以后,我一心要当一名教师当我接到学校通知的那一刻,我兴奋不已,我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教师生涯就要开始了。

现在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很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理解教学内容,我会在课堂上使用PPT、云智能白板一体机等工具,这些已经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的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更高,多变的教学方法、无限的空间想象,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学也变得无限轻松。

我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在家长群里上传每节课的课件,方便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查漏补缺,让家长感受我的教育用心。

作为教师的女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

时代在进步,教学
理念在进步,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精神力量。

【篇三】
那天,从学校驾车回家,快到城市地标时,对面高楼户外大屏上突然跳出“老师,您好” 4个烫金的大字,我的心头不禁泛起一阵幸福的涟漪,欣慰和光荣像落在心底的两枚珍珠在不停地蹦跳。

凝视中,我想起了我和祖国这些年的教育往事。

1978年9月的一个下午,暑气未消,阳光正烈。

赣东山区一所名叫荷塘小学的三年级教室里,除了老师和学生,还坐着一个学龄前儿童。

父母在生产队里忙着挣工分,我成了无人看管的孩子,跟着二姐一同上学。

这样的读书生活,二姐苦苦坚持不到两个月,最
终还是辍学在家,一边打猪草,一边负责照料我
两年后我8岁,上了一年级,全校5个班只有6位老师。

老师上课讲的全是家乡土话,有人偶尔冒出一两句普通话,大家都会捂着嘴偷笑他洋气。

读到四年级,学校调来一位姓熊的新校长,填平了坑坑洼洼的操场,竖起了篮球架,装上了乒乓球桌,在学校四周栽了一圈梧桐树,还给我们带来了“你好” “对不起”
“谢谢”许多听过却没说过的文明用语。

1988年,我读初中,秋季开学后第一次听说还有教师节。

9月10日,我在期盼中迎来了新中国第4个教师节。

那天有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学校举行了一场教工篮球赛,我们数学老师带球过人,投了好几个漂亮的三分球;二是为教师节举办的征文比赛揭晓,我的一首讴歌教师的小诗获奖,被贴在学校公示板上,我的心被蜜汁浇灌了好长一段时间;三是当天下午工友从学校鱼塘捞了不少鱼,为晚上聚餐的老师做了一道好菜。

那鱼汤的鲜、鱼肉的嫩,至今还在舌尖上蔓延。

1998年教师节,我收到一叠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和小礼物。

抚州师范专科毕业后,
我从江西内地只身来到江海平原,做了一名初中教师。

这些明信片,有留守赣东教书的同窗好友,有南下广东打拼的大学同学,更多的是我教的第一届初中毕业学生。

有一件布艺玩偶最走心,一个成绩原本不错的女孩,却因偏科物理没考上高中,毕业后成了床上用品加工线上的一名绣花女。

她心灵手巧,用手头上的零布料做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玩偶小猪寄给我。

2008年8月,我从乡下的一所初中考入城区。

这一年,为了收看北京奥运会,我新购了一台50英寸的智能大彩电。

这一年,我新添了一部轻巧的笔记本电脑,用它码字写文章,发表了30多篇散文和小说。

这一年的9月10日,我和妻子手持两本褐色的教师资格证书用现款购买了一台新车,享受了更多优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