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溶解度
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33.3% 的KCl溶液 D.在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l0g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思路点拨】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误;
B、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B正确; C、20℃时KCl的溶解度是33g,相当于100g溶液最多溶解氯化钾33g;10g水中加入5gKCl,溶 解3g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g/(3g+10g)×100%=23%;故C错误;
温度/℃ 固体A 溶解度/g 固体B 0 35.7 13.3 20 36.0 31.6 40 36.6 63.9 60 37.3 110 80 38.4 169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
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136 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B 。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 ③ 法提纯B(填序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 ) A.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B.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C.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D.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 E.在4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饱和溶液,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 克。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 氢氧化钙 ;
氯化钠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如__________ 。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4.溶液的结晶 (1).定义:溶质从 溶液 中以 晶体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常见的结晶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的固体物质;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于溶解度随温度而增大 的
(二)气体溶解度
压强 时,某气体在1体积水中达到______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 _______、_____ 温度 和--------_____ 压强 2.影响因素(外因):_____ ;
越低 温度不变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____;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_____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5、(2013•东营)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 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 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 37.3_g。
145.8 。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
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 方法。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__ _______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X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Y,则该温度X的 取值范围是 20<x<30 ℃ .该溶解度Y的取值范围是 36.0<Y<36.3 g. 7.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右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右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两条) 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31.6g、 ℃时,___ KNO3的溶解度是 85.5g、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0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等 (2)小明参照右图在常温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3. 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右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2013.山西)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部分溶解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 A、C、D 。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 37.5%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8、(2014汕尾)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2)指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的意义:
在20℃时,100克水中加入31.6克硝酸钾后达到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温度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外因_________ 。
(1)由图可知: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小于B;
(2)由图可知:t3°C~t1°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大,所以将t3°C的A、B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B; (3)t2°C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在该温度时相等,100g水中溶解 50gA刚好饱和,则B也是这样,那么50g水中溶解25gB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25g/75g×100%≈33.3%; 【解答】 (1) < (2) > (3) 25 33.3%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结晶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9.(2014年揭阳)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KNO3 NaCl 0 13.3 35.7 10 20.9 35.8 20 32 36 30 45.8 36.3 40 64 36.6 50 85.5 37 60 110 37.3 70 138 37.8 80 169 38.4 90 202 39 100 246 39.8
【解释】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溶解的气体冒出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炎热的夏季,鱼儿经常抬头出水面呼吸温度较高,气体溶解度较低,水中氧气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温度
加入溶剂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4)判断正误: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错 ) 同温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 对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错 ) 牛奶、豆浆等不属于溶液 ( 对 ) 二、物质的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
一定温度、 100 克溶剂、 、 达到饱和状态 1.四要素: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溶解溶质质量 、__________。
3.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横坐标表示 温度,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
越大 ; (2)溶解度曲线越陡,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 该温度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 (3)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钠 ;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____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相等或甲=乙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N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组
6.(09· 广东)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溶解度/g NaCl KNO3 20 36.0 31.6 30 36.3 45.8 40 36.6 63.9 50 37.0 85.5 60 37.3 110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例题分析] 【例1】(2013广东)右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o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B(填“>”、“<”或“=”,下同)。 B。
(2)将t3o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o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3)t2o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 解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思路点拨】
D、50℃时KCl溶解度是41g,相当于100g溶液最多溶解氯化钾41g,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
4.1g,有固体剩余;5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88g,相当于100g溶液最多溶解硝酸钾88g,10g 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8.8g,无固体剩余,故D错误. 【解答】B
第13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强化训练: A组
(2)如何检验溶液是否饱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溶质,溶质不溶解,则溶液已经饱和,溶质溶解,则溶液不饱和 ____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 加入溶质 蒸发溶剂
1.【2014年山东省威海市】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A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