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 施工部署1.1工程概述大商业部分、写字楼、住宅的地下室混凝土桩承台、满堂基础单次浇筑量较大, 浇筑时间长, 施工和裂缝控制将是本方案重点。

根据第四章第一节第2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预计最大单次浇筑量约6000m3, 强度等级主要为C30S8, 浇筑从一端开始, 沿长度方向向另一端推进, 混凝土的布料厚度均控制在45cm左右, 混凝土浇筑面坡度约为1:6, 混凝土形成斜面最大浇筑量约为230m³。

地下室基础混凝土浇筑日期为2013年3-4月左右, 按资料该月的平均温度约为14℃左右, 天气的选择是浇筑时间选择的重点。

1.2施工重点(1)混凝土温度及裂缝的控制通过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升, 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在浇筑、养护期间的最大温升。

混凝土养护期间通过采取适当措施, 尽量减小混凝土中心与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与大气的温度梯度, 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

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来避免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 进而保证基础混凝土质量及其使用功能。

(2)浇筑时间段的选择由于基础底板混凝土连续浇筑时间长, 雨天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影响很大,为保证浇筑过程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前半个月, 需对天气状况与气象局取得联系, 提前进行天气变化的研究与跟踪, 选择在预报连续无雨的天气作为现场实际浇筑时间段。

在现场混凝土浇筑前各种准备工作完成条件下, 根据天气预报的跟踪反馈, 经业主的确认同意, 可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劳动力和生产机械、设备的组织满堂基础单次混凝土浇筑量大, 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需要人数多, 施工机械、机具设备、各种原材料准备量大, 搅拌站连续供应时间长。

需对设备性能提前检验和维修, 准备好机械易损备件,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随时准备对混凝土供应线进行维修。

做好施工协调统一组织管理工作是本次浇筑过程的重点。

1.3施工难点(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 水泥水化热较大, 内外温差大, 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

基础施工受天气气候影响大, 必须采取足够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布料、振捣难度大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面面积较广, 故对混凝土布料、振捣的时间掌握的要求较高, 施工中需提前对布料、振捣人员进行交底。

我们将充分利用多年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 特别是在多个核电站施工中的岭澳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汽机底板筏基、台山核电厂1#汽机底板和2#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仓山万达广场大体积混凝土的成功经验, 精细地做好筏基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 裂缝控制计算, 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与有效的施工组织,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顺利实现, 以上核电站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均取到良好的效果。

1.4人员准备按照混凝土浇筑的时间, 暂安排两班作业, 包括布料人员、混凝土工、看护模板钢筋人员、检查人员等, 第一班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下午7:30, 第二班从下午7:30至第二天早晨7:30, 依此类推。

交接班时间半小时以内, 在7:00~7:30分之间完成。

以上当班时间为暂定, 可在浇筑前进行调整。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5混凝土配合比及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1.5.1混凝土配合比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其配合比选择在保证基础工程所规定的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工艺特性的前提下, 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的原则。

这样就可以使混凝土浇筑后的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

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这是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时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混凝土的试配及优化是浇筑前的基础工作。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具备以下主要特点:——混凝土强度稳定, 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

——混凝土和易性良好, 泵送性能好, 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试验, 能够满足目前搅拌站的设备条件。

1.5.2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混凝土形成斜面最大浇筑量约为230m³, 峰期采用6台地泵同时布料, 地泵浇筑方量按每小时20m3考虑, 每台地泵所覆盖的面积沿浇筑方向在入模后230/120=1.9小时左右时间内均可做第二次覆盖, 混凝土不会初凝。

底板混凝土单次浇筑量较大, 我们根据龙岩市商品混凝土市场供应情况, 通过对混凝土供应商信誉、资质、规模、原材料来源、实验能力、交通供应能力等综合考察评估, 拟选用5家商品混凝土供应商, 其中两家备用,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正常供应能力应不小于每小时90m3。

三家保证每小时商品混凝土供应能力超过270m3, 作为正常供应搅拌站。

1.6材料的选用1)水泥: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低, 同时为了解决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潜在危害、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考虑底板施工期间气温较低, 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内掺加粉煤灰或矿渣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

2)骨料:粗骨料采用5~40mm碎石, 含泥量小于1%, 颗粒级配及指标符合JGJ53-92的有关要求; 细骨料采用中砂, 细度模数应大于2.3, 含泥量小于3%, 其它指标符合JGJ52-92要求。

3)掺合料:采用I或II级磨细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 有“滚珠效应”起润滑作用, 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 可补充泵送混凝土要求粒径0.315mm以下细骨料应占20%左右的这部分的细骨料, 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泵性, 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4)外加剂:掺加适当复合型微膨胀剂, 能改善混凝土的应力状态, 同时具有减水缓凝作用,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具体掺量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浇筑长度确定。

1.7底板砼浇筑设备机具配备拟选用3-5家商品混凝土供应商, 其中两家备用, 三家保证每小时商品混凝土供应能力超过270m3, 作为正常供应搅拌站。

为保证砼能够连续浇筑, 不出现施工缝或冷缝。

施工机械不仅要准备充分, 而且要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搅拌站备用18辆砼罐车, 现场备用6台砼输送泵和24条振动棒\6台平板振动器, 此外还要备用三台发电机。

在浇筑砼两天前应把施工机械运到现场。

搅拌站备好足够的水泥、砂、石并保证水电供应、机械配备必须做到连续施工。

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温度、振捣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运输时间、浇筑速度、混凝土工作性能、搅拌站生产能力、冲毛时间、混凝土各阶段温度等参数之后, 按照下列公式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2.1最大绝热温升(二式取其一)(1)T h=(m c+k·F)Q/c·ρ(2)T h=m c·Q/c·ρ(1-e-mt)(10-43)式中T 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m 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K——掺合料折减系数。

粉煤灰取0.25~0.30;Q——水泥28d水化热(kJ/kg);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e——为常数, 取2.718;t——混凝土的龄期(d);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

2.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1(t)=T j+T h·ξ(t)式中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 j——混凝土浇筑温度(℃);——t龄期降温系数。

ξ(t)2.3保温材料厚度δ=0.5h·λx(T2-T q)K b/λ(T max-T2)(10-45)式中δ——保温材料厚度(m);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T2——混凝土表面温度(℃);T 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λ——混凝土导热系数, 取2.33W/(m·K);T 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计算时可取T2-T q=15~20℃T max=T2=20~25℃K b——传热系数修正值, 取1.3~2.0。

3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法3.1浇筑带的划分按后浇带设定浇筑带, 划区域浇筑。

3.2严格控制搅拌站混凝土到浇筑口的温度加强管理, 定时测量砂子、石子的温度, 对砂石采取遮盖等措施, 避免太阳直晒。

尽量选用距施工现场不远的搅拌站运送混凝土。

3.3严格控制到达现场混凝土质量浇筑前必须认真核对混凝土浇筑申请单, 商品混凝土浇筑配合比单、随车小票, 并做好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每2h测一次), 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 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解决。

如因停滞时间过长导致初凝的混凝土坚决作退场处理。

3.4输送泵管处理及加固泵管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辐射热, 管道与混凝土材料磨擦也会产生热量, 在输送管道上包裹麻袋(或其它吸水保温材料), 并在管道上浇冷水降温, 不定期在上面浇水, 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温材料是湿润状态。

水平混凝土泵管按照, 混凝土浇筑前, 必须安装好坚固可靠, 方便施工的混凝土泵管支架, 具体做法如右图所示下。

泵管布置示意图3.5混凝土分区、分层浇筑(斜面分层法)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10h, 入泵塌落度18cm, 混凝土从搅拌至入模时间控制在1.5h以内。

布料方法:浇筑从一端开始, 沿长度方向向另一端推进, 混凝土的布料厚度均控制在45cm左右, 混凝土浇筑面坡度约为1:6。

混凝土振捣与布料方向均自下而上进行。

浇筑时混凝土的布料从端开始(除两个开头外)沿短边方向进行, 来回往返向前推进, 并注意相邻两部分接缝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经布料计算, 单次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可在约50小时左右浇筑完毕。

3.6混凝土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 在每个浇筑带的前、中、后布置三道震动器。

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 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 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第三道在坡度的中部保证混凝土的坡度和密实性。

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 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斜面长度增加后,振动棒也要相应增加个数。

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工人认真捣实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减少混凝土骨料之间的空隙。

3.7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震捣过程中, 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

泌水会因振捣而改变混凝土中水的含量及冲洗掉混凝土面的水泥浆, 对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危害, 制定以下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混凝土在施工垫层时预留排水沟和集水坑(约每20米设置一个集水坑), 使大部分泌水通过两侧垫层的排水沟排出底板坑外, 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底板的另一侧集中抽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