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SRT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院(系) 统计学院专业经济分析辅导老师马立平组长孟昊成员唐潇鹤王睿钱伊乔目录摘要 (3)关键字 (3)引言 (3)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 (3)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 (3)2、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意义 (4)二、中美两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对比 (4)1、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后对于商品的舒适度,个性,价格,品牌的关注程度变化: (4)2、大学生购物去向以及对网络的利用程度: (7)3、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率: (10)4、父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1)5、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11)6、大学生在各项消费上的投入比例: (12)三、从消费行为学角度分析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3)1、消费行为学概述 (13)2、从消费心理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5)3、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15)参考文献 (17)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多项应变量分析等方法,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消费行为。

针对当代中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特点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下中美两国消费行为差异,有助于帮助赴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圈子。

关键字:中美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中学生倾向于出国留学深造。

尤其是美国,作为科技、经济强国,多数学生愿意到美国发展,然而,由于出国留学的门槛降低,许多赴美留学生没有做好准备,也由于中美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导致一些华人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里不入流,缺乏对当地人当地文化的沟通和了解。

正出于此,我小组在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上立项调查,希望借此反映出当下两国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与来源,及消费取向上的异同。

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近年来,在国内留学生中有一股“留学热”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时都希望到国外继续深造,美国是中国留学生输出的留学大国,它以优良的教育背景和实力成为留学生的首选之地,而在留学过程中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临消费,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美国大学进行消费行为的调查,而中美大学生因为历史、政治、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在消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有效的给予中国大学生一些出国后消费的合理建议以及理财观念。

2、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意义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很好的使得国内大学生对美国大学生一般的消费行为以及经费支出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理财观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中美两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对比1、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后对于商品的舒适度,个性,价格,品牌的关注程度变化:由于问卷的调查初衷对象是“中美大学生”,所以我们首先把焦点对准了“大学”这一表示特殊时间段的因素。

于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设定了问卷中3、4题的调查,问题分别为“3.上大学前,当你购买商品时更注重”与“4.现在购买商品时你更注重”。

在问卷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中国大学生的数据,针对问题3上,20%的被调查者认为舒适性在上大学前是购买商品时最为注重的因素,16%选择了时尚元素为主要考虑对象,56%认为价格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另有8%选择了其他的原因为影响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所作的选择。

见下图。

但在接下来的“4.现在购买商品时你更注重”问题中,大多被调查者的选择更加趋向于“价格”是影响他们在消费时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所作选择的数据分别为:舒适性4%、时尚型14%、价格72%、其他10%,在具体的问卷中,其中在第三题中选择价格作为第一影响因素的26人中,仅有1人更改了自己的选项,其理由是大学后自己有了兼职工作,其余的25人仍继续选择价格作为最大的影响因素,在第三题中选择时尚是最大影响因素的8人中,有2名改选为价格是上大学后的主要印象因素而其余的6人仍继续选择时尚为主要因素,其中6人4名位女性,2名男性。

如图。

从两道问题的整体回答趋势来看,相对于上大学后,在中学时代大家对价格的考虑并不像大学后那么注重,经过分析初步认为这也许与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对大学生的定额生活费供给有关。

美国大学生对3、4题的选择分别是:第三题选择舒适占9%、时尚占13.6%、价格占27.2%、其他与漏填则占50%,第四题选择舒适占13.6%、时尚9%、价格8%、其他与漏填占41%。

如图。

从数据上看出,在大学前后中美两国在价格因素上的变化均是主要的,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变化竟是相反的,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后认为价格是影响消费主要因素的比率是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于美国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后对价格因素的选择则下降了19个百分点之多。

具体的考虑其间的因素,初步认为是经济来源结构所影响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差异,在中国,多数家庭的孩子在上大学后主要经济来源仍是家庭父母给予,虽然有少数大学生主动寻求兼职工作但那些收入也只能算是所有经济收入的少部分。

而对于美国大学生而言,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自己的打工。

2、大学生购物去向以及对网络的利用程度:针对这大学生购物去向以及对网络利用程度问题的调查,我组设置了6、7两道问题,分别为“6.平时经常网购吗?”与“7.平时购物会去?”首先中国的数据为“6.平时经常网购吗?”选择经常的占24%、有时50%、很少14%、从不12%。

“7.平时购物会去?”的数据为专卖店40%、会有折扣促销的大型商场14%、有特色的小店24%、看到喜欢的随时买22%。

从第六题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方式的比率很高,然而在对于购物去向的选择中,在有别于第六题的“网购”之外,务必要选择外出购物的时候,专卖店与有特色的小店占比率相对较高,可以看出例如在大商场里的品牌专卖店以及独门独户的品牌专卖店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对较好,这也正是“品牌效应”在大学生中的“口碑”不错的原因。

美国的数据方面,“6.平时经常网购吗?”选择经常为0、有时28.6%、很少57%、从不14.3%,“7.平时购物会去?”的数据为专卖店43.75%、会有折扣促销的大型商场56.25%,有特色的小店以及看到喜欢的随时买两项均无人选择。

3、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率:在支付方式日益增多的今天,消费支付时使用方法也逐渐日益值得关注,基于这点我们设定了“5有信用卡透支或向他人借钱购买物品行为吗?”的调查问题。

中国大学生方面的数据为:从不8%、很少50%、有时30%、经常6%、总是6%。

美国方面的数据则为:从不63%、很少26%、有时26%,经常和总是使用信用卡两项均无人填选。

4、父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针对父母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问题,我组设计了问题2与问题9,分别是“父母最高学历”以及“你消费(购物)的行为会告知父母么”两个问题(其中美国部分不设计到第9题),对此两个问题我组想研究的出发点在于研究父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而这其中的两大影响因素,第一则是父母受教育程度,第二则是父母对大学生消费的知晓情况。

首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大学生)的思想与观念,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消费观念与对消费的态度,在调查中(中国部分)我们发现父母受教育在大学本科以及以上(硕士、博士)的21名被调查者中,只有4名被调查者选择了“很少告知父母”,5名选择有时告知,而剩下大多数的12名被调查者均选择了“从不告知父母”,而在第9题中从不告知父母的12个答案也都来自于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由此初步推断受教育较高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使得孩子对自己的理财以及消费有着独立的意识以及自主的观念。

5、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众所周知需要有经济的支持,我组就主要经济来源问题提出了“你的消费(购物)的主要来源?”一问题进行调查,中国学生的数据为父母给的钱44%、自己挣得2%、生活费、压岁钱积攒24%、都有30%。

由此得出一般的中国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父母,而相对美国大学生而言48%的大学生是靠自己的兼职来获得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

对于中国学生的依赖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兼职环境而言,比起美国大学生的自主,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2%与48%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

6、大学生在各项消费上的投入比例:此项调查是专为美国大学生所设计,因为我们想更多的了解美国大学生主要倾向的消费领域,以便在这个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的我国留学生提前给一些参考和建议。

三、从消费行为学角度分析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1、消费行为学概述消费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同一消费品或服务的购买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

比如,大多数成人个人用品,很可能是由使用者自己决策和购买的,而大多数儿童用品的使用者、购买者与决策者则很有可能是分离的。

消费决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购买参与者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是: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而且它们对外部环境与营销刺激的影响起放大或抑制作用。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等。

本次研究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调查结果:消费经济来源,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心理.本问卷是针对中国本土大学生和美国本土大学生两个人群所设计的。

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合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方式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

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中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消费经济来源等几个方面,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美国伊力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UIC)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方式对几名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

在以上两个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中美大学生消费方式差异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2、从消费经济来源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国大学生来源于父母资助,占全部比例的62.7%,仅有2.9%的中国大学生完全靠自己兼职养活自己,34.4%的中国大学生两者兼有。

而在美国大学生中,有47.6%的人靠兼职收入来进行消费活动,38.1%的人靠父母资助,9.6%的人有全额奖学金支持,出乎我们调查的意料,美国大学生中有4.8%有全职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