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学仪器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绝大多数光学仪器可归纳为望远镜系统、显微镜系统和照明系统三类。
2、人眼构造:人眼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摄影系统,外表大体呈球形,直径约为25mm,由角膜、瞳孔、房水、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的屈光系统相当于成像系统的镜头,起聚焦成像作用。
眼睛内的视网膜和大脑的使神经中枢等相当于成像系统的感光底片和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外界信号并成像。
3、视度调节:眼睛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本能地改变水晶体光焦度的大小以实现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作眼睛的视度调节。
4、视觉调节:人眼除了随着物体距离的改变而调节晶状体曲率外,还可以在不同的明暗条件下工作,人眼能感受非常大范围的光亮度变化,即眼睛对不同的亮度条件下具有适应的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眼睛的视觉调节。
5、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6、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
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
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7、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
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
8、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9、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10、光学显微镜: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无
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早于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11、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
自1938年Ruska发明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透射电镜本身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
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超高压电镜等。
结合各种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可对样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
显微镜被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像。
常用于生物、医药及微小粒子的观测。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2、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13、望远镜的分类:
(1)、折射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式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是首先远处的光线进入物镜的凸透镜,第1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然后这个实像进入目镜的凸透镜,第2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相当于放大镜。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
其中以双透镜物镜(普通消色差望远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部分球差和彗差。
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来说,结构非常简单,光能损失少。
镜筒短,很轻便。
而且成正像,但倍数小视野窄,一般用于观剧镜和玩具望远镜。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来说,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使眼睛观察到的是正像。
一般的折射望远镜都是采用开普勒结构。
由于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在同样口径下
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因为冶炼大口径的优质透镜非常困难,且存在玻璃对光线的吸收问题,并且主镜镜片会因为重力而发生形变,造成光学质量不佳,所以大口径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2)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3)开普勒望远镜
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宽
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望远镜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