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学仪器基本原理光学仪器分为:助视仪器、投影仪器、分光仪器。
本章主要研究常见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聚光本领、分辨本领。
§1人眼一、结构与特性结构如图所示,人眼主要由角膜、前房、瞳孔、水晶体、后房、视网膜等组成。
简化眼——高尔斯特兰(A.Gullstrand)模型:n r mm f mm f mm D===-'==43571712285848/....、、、、Φ特性:a.适应过程:瞳孔大小调整需要时间,由视近到视远调整需要时间。
b.视觉暂留:人眼看见的画面会在大脑记忆中停留一段时间(116秒)。
c.立体视觉:用双眼(或单眼转动眼球时)可感觉物体的空间位置。
二、人眼的调节远点SFO:眼肌松驰,水晶体两曲面曲率半径最大时,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物到眼的距离。
近点SNO:眼肌收缩,水晶体两曲面曲率半径最小时,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物到眼的距离。
明视距离SMS:在合适照明下,一般人眼看眼前25cm处的物不费力,很舒适,且能看清物体的细节,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正常眼:S FO →∞,S NO <25cm.近视眼:S FO 是一有限值,成因是眼球变长,角膜、水晶体曲率过大或折射率异常等。
远视眼:S NO >25cm ,成因是眼球变短等,老年人多半是远视眼(也称老花眼)。
三、非常眼的校正1.近视眼:眼前加凹透镜,使有限远的远点恢复到无限远。
例:一近视眼的远点为1m ,问需配多少度的眼镜。
[解] 由题设可知:S S m =-∞'=-,1故 Φ='='-=-=-1111100f S SD 度 2.远视眼:眼前加凸透镜,使近点移近到离眼为明视距离处。
例:一近视眼的近点为1.5m ,问看近物时需戴多少度的眼镜。
[解] 由题设可知:S m S m =-'=-02515.., 故 Φ='='-==11133330f S SD .度 若S NO →∞,则ΦΦ===M 4400D 度,故理论上无高度远视眼。
3*.校正后调节范围的变化A.近视眼(设S m S m FO NO =-=-101,.):设眼球的折射率为'n ,眼球的长度为'S ,视近物时眼球的光焦度为ΦNO ,则不戴镜时:''-=n S S 1NO NO Φ戴 镜 时:''-'=+n S S 1NO NO ΦΦ故 Φ='-'11S S NO NO ,'=-S m NO 011. 即近视眼戴眼镜后也可看近处的物,调节范围变大。
B.远视眼(设S S m FO NO =-∞=-,15.):设眼球的折射率为'n,眼球的长度为'S,视远物时眼球的光焦度为ΦFO,则不戴镜时:''-=nS S1FOFOΦ戴镜时:''-'=+ nS S1FOFOΦΦ故Φ='-'11 S S FO FO ,'=-=-S mFO103Φ.即远视眼戴眼镜后不再可看远处的物,调节范围变小。
4.散光眼及其校正成因:角膜或水晶体的曲面是椭球面(或其他球面)。
正规散光眼:角膜或水晶体的曲面的最大曲率的截面垂直于最小曲率的截面,可用柱面透镜校正。
非正规散光眼:角膜或水晶体的曲面无规则,一般无法校正。
近视散光或远视散光眼:可用球---柱透镜(或椭球面透镜)校正。
另外,配戴眼镜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镜架,以便瞳距(56~64mm)适合;戴镜时镜到眼的距离应适当(~15.6mm),以便β近似不变。
§2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1.放大本领M:用助视仪器观察物时像对人眼的张角'U,与不用助视仪器且物在像的位置时物对人眼的张角U之比。
MU U ≡'注意式中U U、'并非共轭量。
2.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从图可得,'≈'-'≈-='U ySyfyfUy = 025.故MUU f ='='025.§3目镜为了提高放大本领而又不产生过大的像差,可采用目镜装置。
常见的目镜有惠更斯目镜和冉斯登目镜。
1.惠更斯目镜结构:由两块平凸透镜构成,凸面向物方,'='=f a f a 123,,两透镜的间隔()d f f a ='+'=12212(可消色差),如图所示。
光路:如图所示。
从图可得,F F 、'分别处于F O 22、O F 22'的中点,H H 、'分别与'F F 22、重合。
实际上,光具组的理论: d a d f f a ==-'+=-2212、∆∴'=-''='='=-f f f ap f da 12232∆∆ f f f ap f d a ==-==121323∆∆特点:视场广大( 2540~°),但只能观察像,不能安分划板。
2.冉斯登目镜结构:由两块平凸透镜构成,凸面相对,'='=f f a 12,两透镜的间隔d a =23,如图所示。
光路图略。
从图可得,F F 、'和H H 、'分别处于图示位置。
实际上,光具组的理论:d a d f f a ==-'+=-234312、∆∴'=-''='='=-f f f ap f d a122342∆∆ f f f ap f d a ==-==121342∆∆ 特点:视场较小,但能观察物和像,能安分划板(于F 处)。
§4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一、结构和光路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可以是单一透镜或复合透镜。
光路如图所示。
二、放大本领物镜O 1的横向放大率:为使物镜所成实像尽量大,物应靠近F 1,S f =1,β='='≈'=-''y y S S S f S f 11,'=-''y S f y 1(要实像大,O 1的焦距应小)。
目镜O 2的放大本领:M f 目='0252.(要放大本领强,O 2的焦距应小)。
为使目镜所成虚像尽量大,物(即实像)应靠近F 2,故-''≈-'≈-'-=-''U U y f y f 22,'=''=-'''U y f S f f y 212;注意U y=025.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M U U U U S f f M =''='=-'''=02512.β物目.''f f 12、很小,∆=-'+≈'≈l f f S l 12,故 M S f f l f f f f =-'''=-''=-''025025025121212...∆. “-”号表示显微镜放大后的像是倒立的。
实际上,也可将物镜和目镜组成一复合光具组,并将它视为一简单的放大镜,则'=-''f f f 12∆,M f f f =-'=-''02502512..∆§5 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常见的望远镜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也分别称为天文望远镜和景物望远镜。
一、开普勒望远镜结构和光路: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物镜的'F1与目镜的F2重合。
光路如图所示。
放大本领:Uyf=-''1,-''=-'=-''U Uyf2MUUff =''=-''12二、伽利略望远镜结构和光路: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物镜的'F1与目镜的F2重合。
光路如图所示。
放大本领:同(一)得,MUUff=''=-''12§6光瞳一、光栏及其分类光栏:光学系统中限制光束的屏的开口,以及光学元件的边缘。
光栏分为有效光栏和视场光栏。
二、有效光栏1.定义:在光学系统在限制入射光束最起作用的光栏称为有效光栏。
2.例:(1)P在F1右侧的两透镜L2起限制光束的作用是有效光栏。
如图所示。
(2)P在F1左侧的两透镜L1起限制光束的作用是有效光栏。
如图所示。
(3)人眼的瞳孔;像机的光圈;望远镜的物镜孔经是有效光栏。
3.有效光栏的作用(1)限制光能流;(2)改变景深;(3)减小像差。
4.有效光栏的确定法每一个光栏对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成像,找出各像中对物平面与主轴的交点的张角最小的像,其相应的光栏即为有效光栏。
三、光瞳a.入射光瞳:有效光栏对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b.出射光瞳:有效光栏对其后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c. 光瞳的性质:光瞳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若有效光栏在整个光学系统的最前面,则它和入射光瞳重合;若有效光栏在整个光学系统的最后面,则它和出射光瞳重合;若光学系统是一简单的薄透镜则有效光栏、入射光瞳、出射光瞳同为透镜边缘。
d.入射孔径角:物平面与主轴的交点对入射光瞳半径两端所张的角。
e.出射孔径角:像平面与主轴的交点对出射光瞳半径两端所张的角。
§6 光能量的传播一、辐射通量和视见函数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面光源dS 向所有方向辐射出来的所有波长的光能量,即辐射功率ε.dS 辐射出来的波长在λ~λλ+d 间的光的辐射功率 d ,+d ελλλλλ=e d 总辐射通量ελλ=∞⎰e d 0其中e λ是单位时间内、面光源dS 辐射的波长λ附近单位波长间隔内的光能量,称为分布函数,它表征了光源的发光特性。
2.视见函数V λ: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平均相对灵敏度函数。
实验证明:在较亮环境中,人眼对波长为5550的黄绿光最敏感,对其它波长的光敏感性较差,对红外光和紫外光则无感觉。
定义:V λλεε=∆∆5550其中,∆ελ、∆ε5550为产生同样亮暗感觉,波长为的光所需要的辐射通量。
V λ一般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右图给出了它的图线。
V λ也可从数值表中查到。
在较暗环境中,视见函数的极大值向短波(蓝色)方向移动。
如图中虚线所示。
二、光通量辐射通量与视见函数的乘积Φ. 它表征了光源表面的客观辐射通量对人眼所引起的视觉强度。
在某一波长λ附近、d λ波长间隔内的光,其光通量 d Φλλλλλελ==V d V e d 总光通量Φ=∞⎰V e d λλλ0三、发光强度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的数值I I d d =ΦΩI 表征光源在一定方向范围内发出的可见光辐射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