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拳击基础训练教程速度与耐力训练一、速度训练在拳击运动中,运动员要想在三个回合的拳击比赛中自如地应付对手的进攻,然后再作出凌厉的反击,一个极其重要并应引起深思的问题就是要加强速度练习(即拳和脚的运动速度)。
虽然拳击队员滑进的步速不一定是关键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击中对方,但这种有效地击中依赖于运动员的整体速度,即步到拳到、周身协调,上下相随,既快且妙。
二、间歇训练在训练期间,教练员(或拳击队员)只要求提高速度是不行的。
因为一名运动员要想获得成功和进步,除了不断克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所带来的不适外,还要承受疲劳、厌战等刺激。
所以还必须进行速度耐力训练。
提高速度耐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再进行练习的方法。
此法由于严格地被控制了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在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可进行下一次练习,故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技能。
间歇训练法出每次练习的数量、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重复次数(组数)、间歇时间及休息方式等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的变化组合,可以构成很多间歇训练的方案。
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合欺调整相应因素并进行实施。
若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就要采用短距离、大强度(或负荷强度大、重复次数少)的训练方案。
若要发展运动员的耐力,就要采用长距离、低强度(或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的训练方案。
在进行间歇训练之前,教练员应掌握拳击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以便安排符合他们本身特点的训练内容。
若在体育馆内训练,可安排九组跳绳,每组以最快的速度跳一分钟,每组之间进行30秒的休息。
最后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击沙袋训练,但要注意保证质量和技术上的要求。
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再进行练习的方法。
此法由于严格地被控制了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在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故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间歇训练法由每次练习的数量、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重复次数(或组数)、间歇时间及休息方式等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的变化组合,可以构成很多间歇训练的方案。
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合理调整相应因素并进行实施。
若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就要采用短距离、大强度(或负荷强度大、重复次数少)的训练方案。
若要发展运动员的耐力,就要采用长距离、低强度(或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的训练方案。
在进行间歇训练之前,教练员应掌握拳击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以便安排符合他们本身特点的训练内容。
若在体育馆内训练,可安排九组跳绳,每组以最快的速度跳一分钟,每组之间进行30秒的休息。
最后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击沙袋训练,但要注意保证质量和技术上的要求。
力量训练一、循环训练对所有拳击运动员来说,循环训练是提高肌肉耐力的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
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选择练习内容。
这些练习内容经过适当的重复,运动员已基本适应后,可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强度,增加重复次数。
每上升一个御环其运动量就要增加3分之1.例如每个大的循环可安排10个练习内容,它们是:1.连续俯卧撑12次,15次,20次不等2.连续仰卧起坐。
分别作10次、14次或18次。
3.左右往返跑摸地(或标帜线),间隔距离为10米。
每组跑6次、8次、10次不等。
4、俯卧抱头起(背屈)。
分别作15次、20次,25次。
5,负重蹲跳练习。
分别作10次、14次、18次,要求动作协调连贯,起跳时充分向上蹬起,头向上顶;落地时两脚分开约同肩宽,挺腰直臂。
6。
持哑铃前推练习。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各持一哑铃交替向前推出,三组分别作30次、40次和50次。
要求向前快速推出,前伸之臂略高于肩,顺肩。
另一手间收于耳侧,成“开弓”姿势。
7.持哑铃背桥练习。
三组分别作12次、16次、20次。
*该练习主要发展颈肌和背肌。
8.屈体仰卧起坐。
由仰卧始,两臂、两腿均伸直快速起坐,用两手去拍双脚,然后落下再起。
如此重复12次、16次、20次。
9.立卧撑跳。
作法是:站立,下蹲,两脚同时向后伸,腿伸直,脚尖着地;然后两腿屈收成下蹲;最后再向跳起。
如此反复14次、18次、22次。
10.直臂背屈。
三组分别作15次、20次、23次。
综上10个练习内容由于每个内容的练习次数不同,便组成了三个大的循环,其运动量是逐渐增大的,运动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循环进行练习,待适应后,再择强度强大的一个循环进行练习。
以此来提高机体的各种能力。
二、力量训练在拳击运动中,单纯的力量是很少运用的。
综合性的力量才是拳击运动员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种因素的形成来自干循序渐进的负重训练,所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运动员,就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负重训练。
初学拳击的运动员要在教练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练习,切不可盲目进行。
1.提高基本力量的训练方法采用负重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大肌肉的力量,而不是单纯使肌肉块加大。
(1)负重屈臂练习两脚开立约与肩宽,两大臂内夹固定不动,两手仰握杠铃杆,两臂由垂直位置快速向前、向上弯曲前臂经水平位置后,接着两前臂再快速向上屈曲与地面垂直,其余部位固定不动。
然后落下再作,如此重复10次。
(2)负重半蹲起练习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立腰、肩及颈后负杠铃。
继之屈膝下蹲,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略大于90°,挺胸抬头立腰,其它姿势不变。
上动不停,快速蹬地站起,如此重复15次。
双手向上拉举,至头上方。
拉举时双臂不得弯曲。
然后原路落下,连续拉举12次。
(5)弓身划船(即弓身提拉)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前躬约90°,双手分别抓握一个哑铃(或杠铃),两臂由伸直起快速向上提拉10次(6)斜面上仰卧起坐(负杠铃片)屈腿仰卧于斜面上,两手持一杠铃片于头下接上势,快速向上作起坐练习15次。
(7)负重耸肩练习双脚自然开立,挺胸直腰,两手各持—哑铃自然下垂体侧接上势,两肩向上耸提10次。
在进行正式训练之前,要作十分钟左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的练习,以便充分活动开有关肌肉。
在训练结束时,也要作好整理运动,因为,在进行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之后,要避免肌肉、关节僵硬和尽快恢复疲劳,安排一些整理放松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身体己经适应之后,再增加重量;切不可操之过急,突然猛加重量。
负重练习时,要时刻注意正确的技术要领,避免动作僵硬,以确保肌肉力量的逐步增加。
进行循环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后一个循环在前—个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负重量的大小,以每组最后两次尽最大力量能够完成为准。
如果能很轻松地完成每组最后两次练习,那么下一组练习就应在增加了5公斤重量的基础上进行。
2.训练次数力量训练每周可进行三次,隔日进行。
运动员在正规比赛期间,每周可减少一次力量练习。
每项内容重复次数的多少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据,不求千篇一律。
3.安全与预防措施(1)准备活动要充分。
(2)使用轻重量练习时要注意掌握好动作技术。
(3)检查训练器材是否系牢固。
(4)每次训练结束后,都应作整理运动。
必要时还要采用保护措施(即两人—组,一个练习,另一个人保护,然后交换)。
注意:11岁以下的拳击队员不练力量。
柔韧训练对于拳击运动员而言,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战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大的运动幅度,尤其是肩、髋关节的柔韧性。
因此,每次训练课开始时都应做好准备活动,包括行进间颠动、慢跑、跳跃和放松的空拳练习等。
按照下面的设计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练习,可以发展和保持柔韧素质。
一、一般柔韧训练1.体侧屈练习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两手直臂上举。
接上势,两臂和上体向右侧侧屈,右腿伸直,左腿弯曲,然后还原,重复练习或左右互换练习。
2.左右摆腿练习两人面对而立,相距一臂;一运动员站立不动,另一运动员将双手分别置于对方的两肩上,然后抬起左腿向左右摆动,要求摆动腿和支撑腿都尽量伸直,左腿摆动数次后落地站立,换右腿作摆动练习。
两队员互相交换进行;一个队员也可自己扶着肋木、墙或其它固定的东西进行练习。
3.体前屈练习两脚并拢站立,接上势,两腿挺直不动,上体尽量前屈,用两手掌去按压地面。
然后上体直立再前屈,如此反复数次。
4.头绕环练习两脚开立,两手叉腰自然站立,头向后抑(图67A);上动不停,头继续向左,向前下、向右转动,然后再向后仰头.如此绕环,练习数次。
左右互换。
5.上体绕环练习两脚开立略宽于肩,身体正直;两臂伸直上体向左侧屈然后向后、向右、向前再向左绕环一周如此重复数次。
亦可左右互换练习。
二、全面柔韧训练1.反向臂绕环练习自然站立,两臂于体侧反向绕环;要求两臂伸直,立轮成园。
左右臂交换练习数次。
2.拉肩转髋练习面对肋木并立,身体距肋木一臂之远,右手抓握肋木;双脚站立不动,上体尽量向左扭转充分拉右肩,扭右髋,重复数次(图70)。
然后再向相反方向作数次,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3。
反臂拉肩练习背对肋木屈膝反躬站立,双手反握肋木,手心向上;上势不停,腿用力伸直,头向前上方顶,使肩尽量拉开,然后还原,如此重复数次。
·4.后撑屈膝拉肩练习仰面反臂支撑,两脚跟着地,双腿伸直与上体呈一斜平面;上势不停,两腿屈膝,臀部向脚跟处靠拢(图72)。
然后还原,重复数次。
要求在有限的范围内,充分拉肩。
5.左右扭转臀部跳练习面对肋木站立,双手抓握肋木,接上势,双脚用力瞪地弹起身体,在空中快速向左右转髋,然后落地再重复练习(图73)。
6.向前顶髋练习两脚自然开立,一手在体侧抓一固定物,另一手向前、向上、向后下去触异侧之脚跟,髋关节尽量前顶,身体成反弓形,然后还原,如此重复数次。
7.伸展肩髋练习手扶肋木站立,一腿伸直支撑,另一腿向后上摆起,与此同时.两臂伸直也向后上摆振,头向后仰(图75)。
然后还原,重复练习。
8.跨栏式旋腰练习一腿伸直.另一腿屈曲(类似跨栏时的动作)坐于地面,接上势,双手尽量前伸触地、由右向左绕环一周,重复练习数次后,然后再由左向右绕环练习亦可向左绕环一周接着再向右绕环一周,如此交替进行。
9.悬垂摆腿练习双手上举抓握肋木,使身体悬空,然后向左右用力摆脱。
10.同侧后撩腿击掌练习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并步站立;接上势,左腿向后外侧撩踢同则之手掌,连续数次,而后用右腿撩踢右掌数次。
11、异侧后撩腿击掌练习预备势同上,唯用右脚向后燎踢异侧之手掌,然后左右交换练习重复数次。
12.俯卧外展小腿练习俯卧势不动,两小腿垂直抬起。
然后,同时向两侧尽力外展小腿,用脚跟去触两侧地面,如此重复数次。
13、俯卧两头起练习身体俯卧地面,两腿伸直,两臂置于体侧;接上势,两腿伸直向上摆起,与此同时,头上抬,使胸离地,呈反弓形而后还原,重复练习数次。
14.脚尖行走练习由立正姿势起,向上提气,随之将双踵提起,脚尖着地,然后踮着脚尖向前走20米15、脚跟行走练习由立正姿势起,气向下沉,双脚尖向上勾起,以两脚跟着地,并向前走20米(图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