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竹笋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麻竹笋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目录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第一部分概说 (1)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2)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2)1、温度 (2)2、水分 (2)3、土壤 (3)第二部分麻竹高产栽培技术 (3)一、园地选择和植穴的准备 (3)二、适时、合理密植及种植方法 (3)1、选取良种壮苗 (3)2、种植前充分准备工作 (4)3、种植时注意点 (4)三、麻竹的抚育管理技术 (4)(一)施肥 (4)1、幼年竹的施肥。

(4)2、投产竹的施肥 (4)3、施肥方法 (4)(二)中耕松土和培土抱堆 (5)(三)排水和灌溉 (5)(四)采收技术与留苗更新母竹 (5)1、适时采收 (5)2、科学取(采收)笋 (5)3、合理留苗,更新母竹增强母竹生命力。

(5)4、病虫害防治 (6)附件一:麻竹高产性试验情况简析 (6)附件二:养竹方法浅析 (7)第一种养竹方法: (8)第二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8)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将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

(8)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第一部分概说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麻竹系牡竹属巨型笋材两用竹,主产于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

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径可达20~25厘米,竹高可达25米。

麻竹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迅速生长期,产笋量和竹杆直径迅速提高。

它既是一种经济植物,又是一种绿化河滩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

麻竹在温度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且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极少,投资成本低,经济价值高,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

每年5月至11月为产笋期,产笋期长达半年以上。

竹笋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正在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而市场潜力大。

就国内市场而言,就需要培育几百万亩高产笋用林才能满足其需要。

目前,国际市场上笋片、笋干的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但市场远未饱和,可见市场前景广阔。

麻竹除笋用外,其竹秆粗大,茎直,可作建筑材料、竹筏、水管及抬扛等用。

麻竹竹壁厚,但竹质较松软,通过工艺加工为板材,其经济效益更高。

产品不论鲜笋或加工制成的干笋、罐头笋、咸笋、酸笋等都具有肉质细嫩、清脆、爽口,味道清甜等特点,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磷、钙、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丰富的可溶性固形物。

麻竹竹叶巨大,叶长15~35厘米、宽4~8厘米,可用于制作斗笠、船篷、蓑衣及包装用品。

近年来还利用竹叶提取黃酮、叶蛋白以及一些抗衰老物质,并制作竹叶酒、竹汁饮料等。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麻竹笋原产于南方的热带地区,一向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条件下。

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水分周年供应及时而均匀,积水又不会过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麻竹形成了常绿性,根系深而广、好气好湿润而不耐旱不耐寒,另外,它属无性繁殖热带亚热带植物,周年生长量很大,要求有机质丰富等特性。

因此,在栽培上,要给予类似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1、温度温度是影响麻竹栽培分布的限制因素,它关系到麻竹的生存与产量、品质,麻竹在温度为-7℃至42℃均可成活生长。

据农业局近几年对麻竹笋高产栽培实验表明:麻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37℃,生长停止的最高温为39-40℃,而开始萌发生长温度为10℃,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7℃才能安全越冬。

2、水分麻竹是常绿性植物,发笋量多,生长快,生长期长,周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

适宜在年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区栽培。

本地区雨量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春旱或者9月份以后出现秋旱。

此时,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虽然旱期短,但仍给麻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春夏季的阴雨或暴雨,竹园积水,表土被冲刷而流失,使竹笋外露,品质和产量下降,竹母生长不良。

因此,在建园时,尤其是在丘陵山地能否解决灌溉问题,能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3、土壤麻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如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以及壤土、砂壤土、粘壤土等均能利用。

因此,在山地、平地江河冲积地等均可种植麻竹。

但要获得丰产稳产,就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

良好的土壤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要求土壤熟化层在40-60厘米以下,排水透气性良好。

第二部分麻竹高产栽培技术前面已经简述了麻竹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发展麻竹笋生产的重要意义。

下面主要讨论麻竹高产栽培技术。

一、园地选择和植穴的准备在建园时,应选择中、下坡度(25℃以下),土层较深而结构性较好的土壤,并且做好以防旱保湿为主的水土保持设施,深翻改土,增厚耕作层,改善环境小气候,为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丘陵山地在种植前应有充分的时间作好植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植穴下层的土壤风化,植穴深、宽各1米为宜,分几层放入绿肥、杂草,每植穴施绿肥30公斤左右,一层绿肥一层泥土,每层泥土不要太厚,每层绿肥上要加施适量石灰以中和酸碱度。

二、适时、合理密植及种植方法种麻竹最适宜的时间一般在3~4月发叶,6~9月发笋,栽苗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

不过,在不同地区,由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不同,则造林时间也不一样。

如春季降雨充沛,无春旱的地区,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显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或灌水条件好的,也可以在1~3月份内任选时间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较好的灌溉的,应在春旱及将结束,春季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将来临前栽植为好。

这样,竹苗栽种后就能很快满足体内的水分动态平衡。

这是确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环,并有利于当年发笋长竹。

种植密度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机械化程度、土质和土层深浅栽培技术等因素全面考虑而定。

据试验,一般采用5×5M或4.5×4.5M的规格,每处1*1*1M三角状分布,一般情况每亩不超100株。

取苗与种植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成活率和产量。

因此,在取苗、种植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选取良种壮苗目前,我市种植的麻竹品种有硬枝麻竹和软枝麻竹两种,据竹农反映和试验情况表明,软枝麻竹比硬枝麻竹产量高,品质优,且笋块大而多,每年产笋期早,结束期迟。

因此,在种植时应优先选择软枝品种。

竹苗应从正规公司购买,较大数量购苗时,应先前往苗地考察、签订相关合同。

要按先整地改土,后栽苗的程序,衔节调运苗木时间。

应随挖、随运、随栽。

如一时不能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处“假植”,或用稻草打湿后覆盖,定时浇些水。

远距离运输需打泥浆保湿包装运输,防止根芽干枯。

在运输途中或上下车时要注意保护竹苗不受损伤。

在栽植前,用锋利快刀把竹头伤口削平,除光竹头笋壳,用浓泥浆(泥浆里加入适量浓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的包装袋上有使用说明,按说明操作)浆根备栽。

取苗时应在二至三年龄母竹傍边选择生活力强,头部白根多无病虫害的秋笋做种苗,在笋头基部最小处切断,然后连根取出,用镰刀削去竹尾,留长50-80CM为宜。

2、种植前要做充分准备工作,尽可能做到当天取苗当天种完,以减少竹苗风干失水。

3、种植时不要在吹大风或大雨等极端天气进行,否则影响成活率。

种植时以竹苗与地面夹角成一定角度为宜,同时注意头部的竹目不要向上和向下,而要向水平方向的两边为宜;种植深度以泥土能充分盖住竹头二至三个节为宜,再把周围的松土压实,再盖上一层松细土。

由于麻竹的地下茎有节间缩短的特点,在土壤中不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

栽苗时在整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需开穴(即挖窝)栽植,穴的空间处理很重要,要求每穴(每丛)用腐熟堆肥、厩杂肥15~25千克,与表土拌匀垫底,浇足底水,然后将竹苗直立栽植于穴内(直栽适宜于密植,常规稀植时也可以正面斜栽),分层对竹蔸盖土。

竹蔸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弧形高度仅高于竹苗秆基3~5厘米,栽植深度以刚露出竹枝的一个节为准。

注意回土以压实为度,不能用锄头捶打覆土;栽后灌足定根水;栽苗后,可用地膜或稿杆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新根;覆盖后若发现土壤干燥或遇持续晴天,应揭膜灌水后再覆盖上地膜。

当气温回升,夏季到来时揭去所盖地膜。

竹苗成活走新根后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时不宜施肥。

三、麻竹的抚育管理技术竹园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构成产量的各种因子和管理上的每个技术环节,每项具体措施是否科学,都对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竹园管理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有利的因子,科学地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以及适时收获。

(一)施肥施肥是达到丰产的一项基本措施。

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和施肥量等方面,必须根据笋竹的生理需肥特性,不同时期的要求,竹龄、长势、产量、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1、幼年竹的施肥。

一般来说,幼年竹的施肥应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才能既满足幼年竹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不造成肥料的浪费。

施肥以有机质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以P、K为主N为辅,N、P、K(氮磷钾)比为1:1.5:1.5。

2、投产竹的施肥投产竹因其每年4月份至11月份是收获期,收获期间母竹不断地分生许多竹笋过程所需的营养量是很大的。

根据对麻竹的产量与需肥量,肥种配比关系试验表明:按每亩植25-30株,亩产3吨以上的产量指标要求,一般每亩年需施用草木灰250-300公斤,土杂肥100-150担或禽粪250公斤,于1-2月份清园培土时施下;化肥总量350公斤其中尿素150公斤,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100公斤,在3-9月份分期施用,其N、P、K比为1.5:1:1。

其中在清明前后要施好第一次肥,亩施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30公斤,以后每月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15-20公斤,至九月份,10月份以后一般不施化肥,因此时竹笋生产已到尾声,同时本地区十月份以后降雨量已较少,气候干燥,不利施肥,前期施用的各种肥料残存量足以满足后期(10-12月)生长的生理需求。

3、施肥方法科学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因此必须讲究施肥方法,做到巧施肥、施好肥。

施肥要与土壤耕作、排灌相结合,还要看天看地看肥料看植株长势而定。

本地区秋冬干旱季节,宜用水(或乌粗)稀释肥料施用,夏季高温多暴雨,宜开堀施干肥或颗粒肥然后盖土,以免肥料流失或养分挥发。

施肥应掌握“火候”,不失时机地根据麻竹各物候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来施肥,还应根据肥料的不同特性,分别情况施用。

(二)中耕松土和培土抱堆中耕松土是竹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松土、培土抱堆既是除草、保护根群增厚活土层,防旱保湿,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措施,也是创造母竹分生竹笋的必要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