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何画板的教学优势忻州市神池县大严备联校冯美玲摘要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先进,几何画板就是其中之一。
这篇论文中,谈论了几何画板的简介、几何画板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运用,而且还简单谈论了几何画板具体运用的例子,具体形象的阐述了几何画板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几何画板为我们以后的数学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教育优势一、几何画板的简介《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教学的软件,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几何图形的内在关系,探索几何图形奥妙的环境。
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和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几何画板有如下几个优势,使得它成为数学、物理教学中的强有力的工具。
1.动态性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
比如我们可以先在画板上任取三个点,然后用线段把它们连起来。
这时,我们就可以拉动其中的一个点,同时图形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但仍然保持是三角形。
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分别构造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
这时再拉动其中任一点时,三角形的形状同样会发生变化,但三条中线的性质永远保持不变。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图形的变化中观察到不变的规律: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2.形象性上课时,当老师说“在平面上任取一点”时,在黑板上画出的点却永远是固定的。
所谓“任意一点”在许多时候只不过是出现在老师自己的头脑中而已。
而《几何画板》就可以让“任意一点”随意运动,使它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所以,可以把《几何画板》看成是一块“动态的黑板”。
《几何画板》的这种特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不变的几何规律,深入几何的精髓。
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能做到的,真正体现了计算机的优势。
3.操作简单一切操作都只靠工具栏和菜单实现,而无需编制任何程序。
在《几何画板》中,一切都要借助于几何关系来表现,因此用它设计软件最关键的是“把握几何关系”,而这正是老师们所擅长的;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能够用几何模型来描述的内容──例如几何问题、部分物理、天文问题等。
4.开发软件的速度非常快一般来说,如果有设计思路的话,操作较为熟练的老师开发一个难度适中软件只需5-10分钟,正是由于上述优势,使得几何画板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成为21世纪的动态几何。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学手段的变革。
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真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辅助教学,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应用平台,“几何画板”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几何画板”是从美国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制作课件简便快速等特点。
它能够动态地保持几何关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规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因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对于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学习和使用几何画板就像学习和使用直尺、圆规一样容易,稍加培训就可基本掌握。
一个能够熟练使用几何画板的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当堂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
可以说,“几何画板”是目前所有教育类软件中最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师使用的软件之一。
二、几何画板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几何画板学习相对容易,操作比较简单,功能又很强大。
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迅速的制作出各种数学课件,使静态的图形或对象变为动态,能实时度量并显示长度、面积和角度,还具备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的几何变换功能。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数学课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领会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说几何画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好工具。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圆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图形动画课件较好的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创新的情境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课件制作的难度不大,耗时较少。
甚至许多不是几何知识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文本动画和对象动画的课件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0180》一课时,我们传统的教学是利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得以证明。
但是这样做比较复杂,而且容易产生误差。
现在我们可以应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来加以验证。
步骤一: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并画任意三角形ABC 。
步骤二:度量三角形的内角。
用“选择”工具依次选择点A 、B 、C ,并选择“度量”菜单的“角度”命令,度量出ABC ∠的度数,如m ABC 40.71∠=︒。
在空白处单击。
同理,度量出m BCA 60.42∠=︒和m CAB 78.87∠=︒,如图1所示。
图 1步骤三: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选择“度量”菜单的“计算”命令,打开“新建计算”,用“选择”工具,依次单击m ABC 40.71∠=︒、+、m BCA 60.42∠=︒、+、m CAB 78.87∠=︒、“新建计算”的显示屏出现m ABC m BCA m CAB ∠+∠+∠,如图2所示,单击“确定”,计算出m ABC m BCA m CAB 180.00∠+∠+∠=︒,如图3所示。
图 2图 3实验:拖动点A ,可以看到角的度数随三角形的内角变化而变化,但内角和不变。
步骤四:下面把度量值(计算值)制作成表格。
用“选择”工具依次选择:m ABC 40.71∠=︒、m BCA 60.42∠=︒、m CAB 78.87∠=︒、m ABC m BCA m CAB 180.00∠+∠+∠=︒,并选择“度量”菜单的“制表”命令,出现一个两行四列的表格,如图4所示。
图4步骤五:给表格添加记录。
(1) 用“选择”工具选择表格,并选择“度量”菜单的“添加表中记录”命令,打开“添加表中数据”对话框,如图5所示,系统默认设置是“添加一条记录”,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表格增加一行,如表1所示,此时,我们看见新增加的第三行与第二行完全相同。
图 5表 1(2) 拖动点A,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表格的第三行随着改变,如图6所示,但第一行的值没有发生变化。
图 6重复上面操作,可以添加若干个记录。
步骤六:添加标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验”,从而保存文件。
【提示】(1) 用“度量”菜单度量角时,要注意点的选择顺序,其方法与作角的平分线相同,一定要把所度量的角的顶点放在中间选择。
(2) 几何画板的“新建计算”实质是一个“计算器”,它与普通的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它不仅可以作一般的数值运算,还可以作含变量的代数运算。
(3) 给表格添加记录还有3种方法:法1:用“选择”工具双击表格,可添加一条记录。
法2:在图7所示的“添加表中数据”对话框中,选择“添加10条目录”选项卡,可输入一个2--25的数值作为添加记录的个数,比如输入“5”,如图7所示,表示添加5条记录,单击“确定”,拖动点A,每过1秒钟添加一条记录,直到添加5条记录为止。
图7 图8法3:用“选择”工具右击表格,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添加表中记录”命令,如图8所示,可为表格添加记录。
(4) 表格添加记录以后,“图表”菜单的“移除表中记录”命令被激活,选择“移除表中记录”命令,可以删除添加的最后一条记录或所有添加的记录。
(5) 用“选择”工具右击任一度量值,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命令,打开“角度度量结果的属性”对话框,选择“值”选项卡,可目前的精确度为百分之一,单击精确度右边的,可以设置见ABC度量值的精确度,如图9所示。
图9图10选择“对象”选项卡,单击“父对象”,如图10所示,我们看到度量值m ABC 40.71∠=︒的父对象依次是点A 、B 、C ,即,m ABC 40.71∠=︒是由点A 、B 、C 决定的角,并且顶点为B 。
单击“子对象”,如图11所示,我们看到度量值m ABC 40.71∠=︒的子对象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与表格。
图11本例中,角的度量值前面有一个字母m ,这与习惯的表达形式不同,又不能通过修改标签的方法把m 去掉。
下面我们利用“编辑”菜单的“分离/合并”命令,让度量值或计算值变为我们习惯的方式显示。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学段的应用1.运用“几何画板”讲授抽象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
经验表明,让学生理解某一数学概念有时要比他们学会一个具体的解题技巧不知困难多少倍。
数学概念离不开抽象思维及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而抽象与严谨正是学生疏远数学的原因。
利用“几何画板”来创设教学情境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却可以缩短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在讲授“中心对称”这一概念时,先用“几何画板”按照教科书《几何(第二册)》图4-43制作了一个会转的风车的风轮,当它一出现时,立刻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这时也活跃起来了。
同学们根据风车风轮的叶片在旋转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中心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中心对称的其他实例。
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中心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有一对对称点在对称中心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
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中心之间、对称点连线与对称中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中心对称的两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 .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数学公理(定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
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比如在讲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先让学生在画板上画三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截另两条直线,标出其交点,利用“几何画板”中“测算”和“自动计算”的功能,通过改变平行线和被截直线的相对位置,让它自动测算出对应线段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在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平行线间距离、通过拖动被截直线来观察对应线段的比值是否总是相等,从而直观地得出结论。
这样我们就形象直观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难点内容。
3.运用“几何画板”讲授“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