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经典注释:1、冰:形容极度寒冷。
2、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3、犹:还,仍然。
4、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5、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共同欣赏: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知识链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呢?请写几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 (宋) - 《雪梅》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 (元) - 《墨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隐 (唐) - 《忆梅》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 律然 (清) - 《落梅》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 (唐) - 《杂诗》妙笔生花:你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吗?试一试。
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经典注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褪,脱去,花褪残红即花瓣落尽。
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诗:“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青杏”:未熟的杏子。
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
杏树一般四月萌芽上旬,中旬开花。
至五月上旬,杏花凋谢,青杏结于枝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四月八日(农历)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嘉宾,觥酬交错”。
“小”:毛本作“子”。
3、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4、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5、多情:指墙外行人。
无情:指墙里的女子。
恼:引起烦恼。
共同赏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此词为苏轼于惠州时所作。
写暮春景色与伤春之情,却不同于一般的伤春词,惜婉之中有豪语,以超脱的态度淡化悲愁之情,跳出了仅仅伤春的境界。
知识链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请写几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唐) - 《题都城南庄》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 (唐) - 《叹花》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谢灵运 (南北朝) - 《入彭蠡湖口》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 黄庭坚 (宋) - 《次元明韵寄子由》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经典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共同欣赏: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知识链接:你还知道哪些登高望远的诗呢?请写一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妙笔生花:你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吗?试一试。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径,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典注释:1、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2、起一经: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3、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4、、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
5、、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6、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7、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
8、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历史中放光。
9、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10、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共同欣赏: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知识链接: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句呢?请写几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清)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 (宋) -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魏晋) - 《龟虽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唐) - 《从军行七首·其四》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宋) - 《病起书怀》妙笔生花:你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叙事的小短文吗?试一试。
祭黄帝陵现代毛泽东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经典注释:1、〔赫赫始祖〕赫赫:显赫,显盛。
始祖:即最初的远祖,亦称初祖。
2、〔吾华肇造〕吾华:我中华。
肇造:始建。
《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
”3、〔胄衍祀绵〕胄(zhòu):即后代子孙。
参见《增韵》:裔也。
又系也,嗣也。
《左传·襄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注》胄,后也。
衍:繁衍,衍传。
祀(sì):此指祭祀香火。
绵:绵延,不断。
此句意为:后嗣子孙繁衍不息、香火不断。
4、〔岳峨河浩〕山岳巍峨,江河浩瀚。
5、〔光被遐荒〕睿(ruì):智慧。
被:在此读 pī (音披),覆也,覆盖,义同披。
遐荒(xiá huāng):边远荒僻之地。
光被遐荒:意为:其光辉直至覆照到边远荒僻之地。
6、〔建此伟业〕指建立中华民族这一伟大事业。
7、〔世变沧桑〕世间沧桑变换。
共同欣赏:这篇祭文由毛泽东起草,毛泽东、朱德两人署名,作于1937年3月。
1937年4月5日,林伯渠受毛泽东、朱德委派,代表中华苏维埃全体人民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祭陵仪式上宣读此祭文。
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
作为中共中央授权的以专门发表党和国家文献档案和研究中共领袖人物的中央级杂志,《党的文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独家首次公开发表这篇毛泽东68年前所作的《祭黄帝陵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知识链接:你还知道毛泽东哪些诗词呢?能背一背吗?请选一首试一试。
四言诗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体裁:四古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妙笔生花:你能将这首祭文改写成一篇现代小短文吗?试一试。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经典注释:1、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2、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高堂:指的是父母。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