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古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

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朗读感悟《绝句》1.板书题目,并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

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

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

《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3.理解诗句之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鸣:叫,指歌唱。

翠:新绿。

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藏在里面。

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千年。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

万里:万里之外。

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

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平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

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

(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四、积累运用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

绝句早发白帝城杜甫李白迟日江山丽,朝辞白帝彩云间,春风花草香。

千里江陵一日还。

泥融飞燕子,两岸猿声啼不住,沙暖睡鸳鸯。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五、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古诗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课型:新授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

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过,拜访。

相,偏指一方,“我”)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四、鉴赏点拨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寂寞孤独分析:但(只)。

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明确:是说没人光顾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

例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这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

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

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古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

(出示咏鹅和画)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二、新授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

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图文相符)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

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

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指导要点: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