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锦瑟》教案

公开课—《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唐诗的形式特点,了解了李商隐及其诗歌的风格。

但要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需先理解诗中典故的寓意,还需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诗歌,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典故的深
刻寓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怅惘与感伤的情感,探究诗歌写作特点和
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熟读并能背诵诗歌,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典故的深刻寓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怅惘与感伤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
李商隐的名句导入,引入新课《锦瑟》。

名句展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二、思
初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无端”是什么意思?此句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1.“无端”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

无问处发问说明诗人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2. 诗人由“五十弦”(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

)想到了
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三、议
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诗中由几处用典,分别是什么典故?请从意境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四、展、评
1.学生上讲台展示讨论的答案。

2.教师评析并补充展示四个典故所体现出的意境和情感。

庄周梦蝶:梦中快乐——梦后怅然
杜鹃啼血:国家的生病与哀伤
沧海遗珠、暖玉生烟:沉于海——埋于土
情感:人生遗憾的感慨、怀才不遇的愤懑、青春理想的破灭、夫妻爱情的追忆、年华已逝的伤感。

五、结
诗歌内容: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歌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写作特点:起兴、联想、用典、直抒胸臆
艺术风格:朦胧幽深的意境、精美华丽的语言、工于典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六、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

C. 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D.诗的尾联,采用设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D.“设问”改为“反问”。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3.《锦瑟》中化用庄周、杜鹃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惨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七、用
1、当堂背诵《锦瑟》
2、在后人对《锦瑟》的三种解读中,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下去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写出你的看法。

八、板书设计
《锦瑟》李商隐
庄周梦蝶——迷惘——人生的恍惚与迷惘
望帝啼鹃——哀伤——苦苦追寻的执着,壮志难酬
鲛人眼泪、沧海遗珠——沉痛——人才被埋没,理想破灭暖玉生烟——惆怅——美好的愿望可望不可即
“此情”:追忆年华的迷惘与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