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D.大理石中碳酸钙为bmol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盐酸体积为V1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为amol,由方程式可知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只比为1:1,则产生氯化钙的量也为amol,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73份氯化氢参加反应,可以生成44份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当碳酸钙反应完后,加入的盐酸也使溶液质量增大,B说法错误;
故选A。
2.盐汽水中含有氯化钠、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等物质,盐汽水属于
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盐汽水不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盐汽水中含有氯化钠、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汽水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t3℃,等质量的甲、量分数的甲、乙溶液,由t3℃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中溶解性曲线分析,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配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较多,此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t2℃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根据 可知,等质量的甲、乙分别放入等质量水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同,所得溶液质量相等,此选项正确;
B、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能说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如铁原子大于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都由碳原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选C。
【点睛】启普发生器功能:固体与液体试剂在常温条件(不用加热)下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
13.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氧气
B.a中 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该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此选项正确;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D、P2O5不含有钾元素,不能作为钾肥,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对硫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
A.紫色B.黄色C.绿色D.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钾元素火焰呈紫色,不符合题意;
B、对硫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符合题意;
C、铜元素等进行焰色反应,呈绿色,不符合题意;
D、钙元素等进行焰色反应,呈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以下物质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产的氯化钙和剩下的氯化氢,C错;
D、反应最终产生bmol的二氧化碳,由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只比为1:1,则碳酸钙的量也为bmol。
故选AD。
17.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配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较少B.t2℃,等质量的甲、乙分别放入等质量水中,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详解】A、雪碧的pH为5,小于7,显酸性;B、牛奶的pH为6,小于7,显酸性;
C、洗衣液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
D、84消毒液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84消毒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4.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木炭粉B.泥土C.酒精D.橄榄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I.碳酸钠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II.碳酸钠、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
(g/100g水)
碳酸钠
7.0
12.5
21.5
39.7
49.0
氯化钠
35.7
35.8
35.9
36.1
36.4
由上表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冬天捞碱”是获取湖水中析出的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③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用于___________。
④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其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省略)。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C处尾气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⑤盐碱湖地区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生产经验,其中“碱”指碳酸钠,“盐”指氯化钠。
故化合价最低的是A。
7.化学反应:3NaOH+FeCl3=Fe(OH)3↓+3NaCl,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D。
8.属于钾肥的是
A.K2CO3B.NH4HCO3C.CO(NH2)2D.P2O5
故选C。
14.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密闭容器中,点燃铁丝,记录容器内气压变化
B
去除铁钉表面的铁锈
放入稍过量的稀硫酸中,铁锈全部除去后立即取出
C
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将待测样品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分离碳粉和氧化铜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A.AB.BC.CD.D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均大于25g,假如将10g甲、乙分别加入100g水中,甲和乙均可以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故在t3℃时,等质量的甲、乙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此选项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均为25g;t3℃时,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均大于25g,假如将10g甲、乙分别加入100g水中,形成的甲、乙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由t3℃降温至t2℃的过程中,两溶液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故此时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甲、乙溶液,由t3℃降温至t2℃,不一定析出晶体,此选项错误。
B、a管产生的体积较大,是氢气,与负极相连,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16.向盛有一定量大理石粉末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稀盐酸的体积为V1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amol
B.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先变小再变大
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烧杯中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D、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都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合题意;
A.AgB.AlC.FeD.Mg
【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动性最强的是Mg。
故选D。
1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热水袋散热C.燃料燃烧D.冰块融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灯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虹口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综合测试试卷
化学部分
2021.04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五、选择题(共2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氩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B、该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