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经济调研报告(共8篇)

工业经济调研报告(共8篇)

工业经济调研报告(共8篇)第1篇: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12年5月底最新工作计划总结类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

从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

到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

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

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

全市工业税收由年的98xx年的xx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

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

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

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

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

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xx年前翻了三倍。

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xx年将达15xx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xx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

xx年全市产值过1xx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xx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xx 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xx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

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

二是财税体制方面。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

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

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

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

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

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

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

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

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

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

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

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

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

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

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

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

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

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

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

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

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第2篇:城区工业经济管理调研报告xx城区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区经济和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总体来说,城区工业经济还是底子薄、起步晚、产业单一,其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若干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

一、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一)城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xx城区发端于1984年开始的江北机场兴建和龙溪开发。

1985年时,两路城区仅0.53平方公里,龙溪尚属院坝乡。

当时两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食品、机械、印刷工业企业。

随着龙溪和两路开发建设的强力推进,通过20多年努力,xx城区面积已达48.6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工业化随之强势跟进,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户,形成了汽摩、电线电缆等重点产业,拥有了长安汽车、泰山电缆等知名企业,为近几年xx稳居全市工业十强区县之首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城区工业实现了向园区集中处于后发状态的xx城区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开始就注意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防止工业散乱布局、遍地开花的现象发生。

在龙溪开发初期,就在黄泥塝布局了乡镇企业发展片区。

1997年区委又提出建设大工业园区。

随即在回兴设立了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并成功地引进了长安福特等一大批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同时在农业园区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

1999年区委决定在双龙湖辖区内的观音岩地区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引进和培育中小工业企业发展。

2001年,区委抓住北部新区成立的机会,决定在双凤桥街道溜马石地区设立科技产业开发区b区,后更名为xx空港工业园区。

空港工业园区近几年强势发展,在全市30个特色工业园中高居第2名。

在2004年园区整顿中,撤销了民营经济开发区,组建了两路工业园区。

两路工业园区挥师东向,引进了金山科技、娃哈哈集团等品牌企业和台商工业园,正由回兴地区向石坪地区强势推进。

到2007年底,各大园区规模企业达到195户,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区属板块企业的比重为80.1%、82.7%。

(三)城区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以xx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主战场,逐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模具研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到2007底,区域30户重点企业占区域工业总量的76.8%。

七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91.6%。

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状况(一)管理机构由多头到集中适应城区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城区工业经济管理也实现了与时俱进。

1951年时,工业企业由县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管理。

以后,随着国营工业、城镇集体工业、商办工业、校办工业、乡镇企业等等的逐步兴起,工业经济管理进入了“多头”管理时期。

县属国营工业的管理机构,经历了县工业公司、县工业局、县煤炭局、县冶金局、县机械局、县轻工化学工业局,再到县工业局等多轮撤并,到2001年,工业局再次撤销,其职能划入区经委。

城镇集体工业的管理机构,也经历了建国初期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花纱公司、县商业局、县手工业联合社的管理,1958年集体工业企业全部过渡为全民企业,遂按产品归口转县机电、轻化工、煤炭、交通、商业、农业等局管理。

1961年成立县手工业管理局,恢复“过渡企业”集体性质。

后手工业管理局更名为县二轻局,在1997年并入区工业局。

商办工业、食品工业、校办工业、民政福利工业等,在深化改革中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从宏观管理层面归区经委统一管理。

乡镇工业诞生后,其管理机构经历了县乡村企业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委员会、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到区中小企业管理局的名称变化,其职能也由过去主要发展乡镇、村集体为主转变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工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目前,区经委按照政企分开,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打破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界限的要求,全面履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管理方式由直接到间接1、规划引导。

园区是城区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

按照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结合园区已有产业布局,确立了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空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汽摩、机电、应用电子三大产业项目。

两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专用设备、信息家电、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和工业品专业市场项目,打造xx市的家电信息、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三大研发生产基地。

现代农业园区以xx食品工业城为核心,主要布局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策划包装生物医药工业城,着重发展现代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乳品、方便食品、调味品、饮料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食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2、政策引导。

2003年,区委、区政府转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2006年,出台了推进特色工业园又好又快发展的“1+3”文件和《加快全区都市工业园(楼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入驻特色工业园和都市工业园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从体制机制、规划政策、审批服务等方面对园区建设的支持。

此外,2005年以来,还出台了对工业企业扶优扶强、鼓励争创名牌产品等政策。

在资金支持上,出台了《xx市xx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仅2007年市区财政就拨付1420万元,支持27户企业29个项目发展。

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贷款帮助,累计为xx电池总厂、双庆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保贷款2亿多元。

3、协调服务。

各园区对入驻企业、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实行代办服务。

区经委在供气指标、电力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协调力度,为企业提供能源保障。

区中小企业局积极组织电煤调运。

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市经委、市财政局争取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