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非子寓言文言加翻译

韩非子寓言文言加翻译

韩非子寓言文言加翻译五十五. 兹郑引辇【原文】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①。

兹郑踞辕而歌②,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

使兹郑无术以致人③,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

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术以致人之故也。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释】① 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高梁: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踞:蹲,坐。

辕:拉车的把手。

③使:假如。

致人:调动人,招引人。

自注;证明此人会动脑子,会想办法,比一般人聪明,他能借力用力而不是单靠自己,这样的人是能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成为人上人。

五十六. 留有余地【原文】桓赫曰①:“刻削之道②,鼻莫如大,目莫如小③。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④,则事寡败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释】①桓赫:战国时代著名的雕刻家。

②道:原则。

③莫如:不如。

为其:认为。

④复:还原,重来。

自注;艺术家雕刻要留有余地才能雕出好的东西,许多人在作画,刻写时没有余地而使作品效果很勉强而不自然。

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然后面就难了,两个人吵翻撕破脸就很难再恢复关系了。

五十七.杨布打狗【原文】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①,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②,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

曩者使女狗白而往③,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释】①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称为杨朱学派。

②衣缁衣:衣,动词‘穿’的意思。

缁(zi)衣:黑色的衣服。

《说文》:“缁,帛黑色也。

”③曩者(nǎng zhě):刚才,过去。

使女:使,假如。

女,即你。

自注;杨布做事情就这样将一切错误算在狗身上,其实他自己也有问题。

他的所为就像一些人自己摔了一跤,就打桌子,椅子,其实是自己造成的却将所有问题怪在别人身上。

这样的人做事情那肯定会出问题,而且是一出再出,因为他不知道最大问题在自己身上。

五十九. 摇木拊本【原文】摇木者一一摄其叶①,则劳而不徧②;左右拊其本③,而叶徧摇矣。

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

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摄(shè):本义:牵曳,牵拉。

《说文》:摄,引持也。

②徧(biàn):《广韻》周也。

同“遍”。

③拊其本:拊(fǔ):拍打,敲击。

本:树干。

自注;韩非说了一个简便方法就是抓住纲领,从关键处下手而不是全盘拿下,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关键薄弱地方,只要抓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十.尘饭涂羹【原文】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①。

然至日晚必归饟者②,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③,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④;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⑤。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胾(zì):切成大块的肉。

②饟(xiǎng):同“饷”。

进餐。

③辩:《集韻》巧言也。

悫(què):实在。

④三晋: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受封为诸侯)。

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 对这一段历史统称“三晋”。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

⑤未帝:未称帝。

未毕:不完备。

自注;韩非作为法家代表他是反对儒家那套学说,他认为当今之世应当法后王而不是法先王。

学习不应以古为道,要切实际。

这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有的人怀念过去是怀念过去那种好的生活,先王好的政策。

对于前人的东西可以继承,但也要切合实际。

六十一.智子疑邻【原文】郑人有一子,将宦①,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

”其巷人亦云。

不时筑③,而人果窃之。

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④。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⑤,厚者为戮,薄者见疑⑥。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① 宦:做官。

②是不善:是,同似,像这样。

《博雅》是,此也。

《释文》是,如字。

不善:指破损,有缺陷。

③不时:不及时。

④以:认为,以为。

⑤当:相同。

⑥厚者:情义深厚关系密切的人。

为戮:为,表示承接关系。

则,就的意思。

戮(lù):合力同心。

薄者:感情不深关系冷淡的人。

则:事物的规律。

自注;古人有爱孩子却不爱他人,这是中国人常犯的问题。

这是看人的偏见,知道自己孩子是好的,但也不能就此说明别人就是坏的。

所以做事要讲公道,不能偏激于一点。

郑人的观点他偏了,对邻居那么信不过,以后邻居也不会帮忙。

今天社会还有人因为救人而惹上官司而这些也主要是偏见和不信任造成的,然也有人是为了一己之私。

偏见和不信任是人性的缺点和弊病一个社会好坏就看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果是相互信任没有偏见那就是好国家,反之就是坏国家。

现代人强调物质利益,而相互信任和没有偏见是基本的国民素质。

六十四. 西巴释麂【原文】孟孙猎得麂①,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孟孙归,至而求麂②,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

”孟孙大怒,逐之。

居三月③,复召以为子傅④。

其御曰:“曩将罪之⑤,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麂,又且忍吾子乎⑥?”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孟孙:春秋时鲁国大夫。

麂(jǐ):鹿科的一属。

本属共9种。

中国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

②至:到达。

③居:《集韻》通作其。

④子傅:儿子的老师。

⑤御:侍从。

曩(nǎng):以前。

⑥忍:残忍;忍心;狠心。

又且:又怎能;岂能。

故事解读;巴西子是很有仁义的人对动物有爱惜之故能得到孟孙信任。

而现代喜欢动物很正常,许多人爱狗猫。

喜欢动物并不能代表其仁义,有人就爱动物而不爱人。

六十五.舜耕历山【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

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③。

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

舜其信仁乎⑥!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⑦。

故曰:圣人之德化乎!⑧”(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①历山:根据“舜耕历山”的传说,自称是舜耕过的历山,北至黄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济,东至山东济南,全国共有二十一处。

侵畔(pàn):侵,侵入。

畔,田界也。

—《说文》。

②期年:旧读(jīnián),一周年。

甽亩:甽(zhèn),田边水沟。

亩,田中高处,垄。

甽亩,即田中垄沟。

③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

④东夷:历山东部地势平坦而广阔的地方。

苦窳(yǔ):苦,通“盬(gǔ)不坚固”。

窳(yǔ):粗劣。

⑤官:职责。

⑥信:果真,的确。

⑦躬藉处苦:躬,亲身,亲自。

藉(jí):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

自周初始,统治者就很重视农耕,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史称“王耕藉田”,一般于早春择吉举行。

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各级农官皆持农具,至天子的庄园象征性地犁地,推犁次数因人不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⑧德化:用德行感化人。

故事解读;舜是一个好官,能为人民做实事,帮助人民。

真正好的人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的人。

朝廷上官员很多而只有心里想着百姓的人才能得到百姓拥戴。

六十八. 見小曰明【原文】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⑤;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⑥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⑦,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故曰:“見小曰明。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箸(zhù):亦作“象櫡”。

“象笋”。

象牙制作的筷子。

②箕子,名胥余。

是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

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

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

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韩非子》寓言故事(68) - 雾锁缙云 - 雾锁缙云尚书·洪范》。

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追谥為大圣王。

③加于:放到。

土铏: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帝舜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 ④菽藜(shū huò):豆和豆叶。

泛指粗劣的杂粮。

菽,豆子。

藿,豆叶。

旄象豹胎: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

旄(mào):旄牛(即牦牛)。

⑥卒(zú):终了,结局。

⑦肉圃: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

炮烙:古代烤肉用的铜格子。

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博雅》临,大也。

【译文】从前,商紂王因为使用象牙制作的筷子,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师的箕子,对此感到恐惧不安。

他以敏锐的眼光由此联想到,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然不愿放到陶土大碗里面去随便拈取食物,必定发展到使用犀角美玉制成的高档奢侈杯具,才能与之相配。

使用象牙筷子和高档的奢侈杯具,必定不愿用来装粗劣的杂粮饭和菜叶汤,必定发展到要吃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

吃牦牛、大象、豹胎,必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食住在茅屋之下,必定要穿重重色采精美华丽的衣服,住高大宽敞的楼阁亭台。

用物质来满足贪婪者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见一叶落,当知天下秋。

我害怕将来产生如此危险的结局,所以现在非常恐惧这样的开始。

居位五年,穷奢极欲的暴君商紂王,果然大量搜刮天下民脂民膏,建造了用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设置了大量的铜格子专门用来烤肉;酿酒之多,酒糟堆成高丘,美酒注满大池。

终于导致纣的灭亡。

箕子见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就能预见天下的祸患。

所以說:“能见端以知末、见微而知著,就叫作英明圣哲。

”六十九.莫辨楮叶【原文】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

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別也②。

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

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③,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④,此皆一叶之行也。

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⑤;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惡也⑥。

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

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世。

⑦”(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指象牙。

楮叶:落叶乔木构树的叶子。

构树,古名楮(chǔ)。

树叶去污力强,而且其树皮加工成的楮纸,白度、平滑度、紧密度及吸墨性都不错,于是人们砍枝剥皮,用作造纸原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