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CAD技术的接触网平面设计-福厦城际A站毕业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唐科)

基于CAD技术的接触网平面设计-福厦城际A站毕业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唐科)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AD技术的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福厦城际A站)STA TION'S PLANE DESIGN OF CA TENARY BASED ON CAD TECHNOLOGY (THE FUXIA INTERCITY A STA TION)年级: 2007级学号: 20077877姓名: 唐科专业: 铁道电气化指导老师: 杨艳王毅非2011年 6 月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年级 2007级姓名唐科题目基于CAD技术的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福厦城际A站)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 (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级电气2007级1班学生姓名唐科学号20077877发题日期:2011年2月28日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题目基于CAD技术的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福厦城际A站)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接触网平面设计特别是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内容。

从现场设计、施工等部门来看,接触网平面设计占用了大量人力,花费过多精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CAD技术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设计等部门普遍采用CAD技术进行辅助设计,节约了大量人力及精力,为该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基于高速电气化铁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需求,对电化专业而言掌握高速接触网平面设计及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掌握高速接触网平面设计及CAD技术的应用。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①完成指定车站(福厦城际A站)站场平面设计所需的必要计算。

②完成应用CAD技术的站场平面布置图。

③完成一跨距吊弦长度计算④完成CAD原始图纸的整理工作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7 周)第一部分收集相关资料文献,掌握AUTO CAD应用。

( 3 周) 第二部分掌握高速铁路站场平面设计方法。

( 4 周) 第三部分相关计算。

( 3 周)第四部分站场平面布置图。

( 3 周) 第五部分完成论文写作及整理。

( 3 周)评阅及答辩审定、装订,答辩。

( 2 周)论文整改整改 ( 1 周)备注计算原始条件如下:一、线路条件:按站场线路实际条件考虑。

二、技术条件:正线:JTMH-120(20KN)+CTSH-150(25KN)全补偿链形悬挂;站线:JTMH-95(15KN)+CTSH-120(20KN)全补偿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7m;导高5.4m;土壤特性;挖方地段;安息角300。

三、气象条件:第I区气象区四、设计时速:时速250公里指导教师:2011年 2 月 28 日审批人:2011年 2 月 28 日摘要现代高速铁路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电力牵引方式。

接触网设计特别是高速接触网设计过程包含了大量的设计计算、绘图、校验等工作。

单靠人工设计工程量大,且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减少接触网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保证电气化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设计是基于CAD制图系统进行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完成了福厦城际A站的250km/h高速铁路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和绘制。

本次设计就是采用AutoCAD2007为制图工具,依据相应的计算结果、站场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对正线和站线进行相关的跨距的选择,支柱布置和类型选取以及锚段长度的划分,再按照设计手册中的相关要求在表格栏中对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安装图号等进行相应的表述。

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因此,在本设计中运用了普速接触网所没有的技术。

同时,本设计还注重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以使本设计在技术、经济、美观方面都达到基本的要求。

另外,在设计后期,本文对接触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探讨,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部分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阐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CADAbstractMost modern high-speed railway is adopted electrical traction. Catenary design but especially in high-speed catenary design process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job like design calculation, drawing, checking,and so on. The project amounts are big if it depends solely on a manpower designing,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ntact network designers work, shorten the design cycle, improve design quality,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operation, the us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is very necessary. The design which is based on the CAD drawing system has finished Station's Plane Design of catenary, completed the Fuxia A station 250km/h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floor plan design and drawing. This design is the use of AutoCAD2007 as mapping tool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station weather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line and station lines are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the span, pillar layout and type selection and the anchor length of the division, Th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manual column in the table on the side of the gauge, pillar type, geology, such as instal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 number expressed.High-speed catenary and the normal-speed catenary design or construction,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 Therefore, the technology which this design used does not make use of by the normal-speed catenary design.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all aspects of design considerations to enable the design of technical, economic, 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basic requirements to meet. In addition, late in the design, the paper tou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tenary, discussed the may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gh-speed catenary and the normal-speed catenary, explained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and guidance.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Catenary;Plane design;CAD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高速接触网的特殊性 (1)1.2 高速接触网的技术特征 (3)1.3 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的主要差异 (4)第2章接触网平面设计的相关计算 (6)2.1 原始资料 (6)2.2 接触网负载计算 (6)2.2.1 线索资料 (6)2.2.2 其他相关资料 (7)2.2.3 负载计算 (7)2.3 吊弦计算 (8)2.3.1 基本条件分析 (8)2.3.2 参数说明 (9)2.3.3 计算内容 (9)第3章福厦A站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12)3.1 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 (12)3.2 硬横跨的选择 (13)3.3 硬横跨结构型式及组成: (13)3.4 线索选取 (14)3.5 单线支柱选用 (15)3.6 支柱基础选用 (16)3.7 锚段的划分 (17)3.8 锚段关节 (18)3.8.1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18)3.8.2 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 (19)3.9 之字值与拉出值的确定 (19)3.10 跨距选择 (20)3.11 咽喉区放大图 (20)3.12 线岔选用 (21)3.12.1 交叉线岔布置 (21)3.12.2 无交叉线岔 (23)3.13 隧道中的平面布置 (24)3.14 接触线高度与结构高度的选择 (24)3.14.1 接触线高度 (24)3.14.2 结构高度 (25)3.15 侧面限界的选用 (25)3.16 悬挂方式的选定 (25)3.17 安装图号 (26)3.17.1 下锚柱安装参考图号 (26)3.17.2 道岔柱安装参考图号 (27)3.17.3 中间柱安装参考图号 (28)3.17.4 转换柱安装参考图号 (29)第4章结合图纸的相关说明 (30)4.1 硬横跨的防腐要求 (30)4.2 区间支柱的说明 (30)4.3 隧道地段改为普通地段 (30)4.4 支柱布置 (31)4.5 线岔说明 (32)4.6 支柱容量校验 (32)4.6.1 中间柱校验 (32)4.6.2 转换柱的校验 (33)4.6.3 下锚柱校验 (34)总结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第1章绪论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节省能源消耗,高速铁路一般采用接触网供电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