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1课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1课时)
教法选择: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主要采用启发、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辩证思维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绘图法等。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卡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
导入
【导入】《爸爸去哪儿》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初步感知聚落。
【活动小结】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地图册中还介绍了许多世界上的特色民居,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印象。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学生谈收获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教师结语】最后把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请同学们要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聚落的划分依据、分类、对比分析两种聚落形态的差异;
2、了解聚落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2、通过了解聚落的形态、形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关注的节目为出发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
课
讲
授
【出示】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一】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什么是聚落?聚落分为哪两类?一般来说,先有()聚落,后有()聚落。
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通过读课文,获取信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二】出示对比图片,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完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区别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方向。
【合作学习一】以安康市为例,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两人为一组,观察安康市景观图,分析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以乡土地理为例,更易引起共鸣,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出示】深圳对比图,并简要介绍。
补充拓展
【活动小结】总结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记笔记。
重点知识情调。
同样,本次公开课也让我发现了如下问题: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按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我的教学主旨是突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为了构建开放式课堂,变感性知识为理性,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设计了三部分的自主学习和两部分的合作探究。
通过课堂实践,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阅历,学会对身边的地理事物观察、描述、分析、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图片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贯彻“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将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联系实际,发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功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3、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二】让学生根据景观图速画出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北极房屋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4人为一组,通过画民居迅速找出民居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生动手画,使学生容易理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化难为易。
【出示】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北极冰屋。对学生画的房屋评价。
教学内容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执教者
吴迪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本节课所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对聚落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环境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地理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使学生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城市和乡村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形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与资源准备
【自主学习三】阅读课本P82和P83页图4.14和图4.15及相关文字,认识聚落形态,并尝试识别下面两幅图中聚落的形态类型。
了解不同的聚落形态,并通过图片判断聚落形态。
观察图片,学生再次强化读图分析能力。
【过渡】聚落呈现不同的形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聚落内部来分析聚落中的民居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它又是怎样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体会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完成表格。
图片对比更直观,结合自身体会更易引起共鸣,表格对比更清晰。
【过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承上启下
【启发】出示不同的地理景观图,假设你是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你更愿意居住在哪里,为什么?
思考并作出选择,解释原因。
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知识巩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本节课所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对聚落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环境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地理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