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期末测试题

《幼儿文学》期末测试题

15级专科班《幼儿文学》期末测试题出题人程书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B.幼儿文学是以0到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我,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变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C.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儿童文学的特色是逐层递增的,越是低龄段的层次,对文学适龄性特点的要求就越严格。

D.引导儿童人格的养成是儿童文学的功能之一。

2.下列关于儿童文学基本特征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儿童文学具有鲜明的幻想性特征。

B.儿童文学的主题应该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

C.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

D.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生动有趣。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古印度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是最早受儿童喜爱的读物。

B.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民间文学的一座丰碑。

C.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被誉为“伟大的禽兽史诗”。

D.1637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了《世界图解》,这是世界第一部幼儿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画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我国歌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明代出现了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共46篇,清代问世的《天籁集》含歌谣48首。

B.我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于民间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之中。

C.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成就之一就是儿童文学思想理论的建设。

D.新时期我国童话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以郑渊洁、周锐为代表的“热闹型”、以冰波为代表的“抒情型”两种并存的创作潮流。

5.下列关于儿歌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情感饱满,想象丰富。

B.构思新巧,语言童趣。

C.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D.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儿童诗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儿歌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

B.儿歌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童诗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的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C.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

D.儿童诗的篇幅一般都比儿歌的篇幅长。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童话是以儿童为阅读对象,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

B. 《鹅妈妈故事集》是欧洲出现最早的一部童话集,这是一部专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

C.丹麦作家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

D.1923年,叶圣陶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

8.关于传统童话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叙事方式是固定的。

B.人物性格类型化。

C.主题鲜明而直接。

D.多层次的结构安排。

9.下列关于童话夸张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夸张是童话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对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必要的夸大或缩小,以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B.通话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全面的夸张。

C.童话中极度无线的夸张,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生活中的真实,具有反映生活本质的意义。

D.可以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希腊、丹麦、中国是世界语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

B.《五卷书》是古印度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内容丰富的韵文寓言故事集。

C.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

D.我国的寓言大致产生于先秦时期,比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早500多年。

11.关于儿童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儿童散文是指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B.儿童散文产生于“五四”时期。

C.第一次明确写给小朋友看的散文是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开了儿童散文这一文体的先河。

D.儿童散文内容广博,可以帮助儿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12.下列作品中不是由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是 ( )A.《丑小鸭》B.《白雪公主》C.《海的女儿》D.《卖火柴的小女孩》13.《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作者是()A.郑春华B.郑渊洁C.陶行知D.冰波14.普希金创作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A.抒情诗B.童话诗C.科学诗D.散文诗15.因创造了“长袜子皮皮”的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作家是()A.乔治·桑B.拉格勒芙C.林格伦D.夏尔·贝诺二、默写滕毓旭的儿歌《爱》(5分)三、阅读《萝卜回来了》,回答下列问题(10分)萝卜回来了方轶群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

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

他跑出门去找。

小白兔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白兔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

他多高兴呀!小白兔抱着萝卜,跑到小猴家,敲敲门,没人答应。

小白兔把门推开,屋里一个人没有。

原来小猴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白兔就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

这时候,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鹿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猴扒开雪,嘿,雪底下有几颗花生。

他多高兴呀!小猴带着花生,向小鹿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开着。

他想:“谁来过啦?”他走进屋子,看见萝卜,很奇怪,说:“这是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鹿一起吃!”小猴跑到小鹿家,门关得紧紧的。

他跳上窗台一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

原来小鹿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猴就把萝卜放在窗台上。

这时候,小鹿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熊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鹿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棵青菜。

他多高兴呀!小鹿提着青菜,向小熊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雪地上有许多脚印,他想:“谁来过啦?”他走近屋子,看见窗台上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熊一起吃!”小鹿跑到小熊家,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

原来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鹿就把萝卜放在门口。

这时候,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只白薯。

他多高兴呀!小熊拿着白薯,向小白兔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口有个萝卜,他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白兔一起吃!”小熊跑到小白兔家,轻轻推开门。

这时候,小白兔吃饱了,睡得正甜哩。

小熊不愿吵醒他,把萝卜轻轻放在小白兔的床边。

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1.这是一篇童话作品,这类作品的鉴赏方法有()(可选多项,4分)A.品味幻想之美B.把握童话形象C.欣赏通话的荒诞之美D.感受童话的风格类型2.评析这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6分)四、作文(25分)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他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

找了很久,他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了。

可是,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

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

于是,他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水瓶。

可是水瓶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水瓶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

他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水瓶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

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

”乌鸦非常高兴,他“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

他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

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

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乌鸦喝水》是《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乌鸦喝水的经过。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请根据这个寓言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改编成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

要求字数700字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