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摘要波数13000~10cm-1或波长0.75~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进程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等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有化合物“指纹”之称,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木素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木素的定量分析、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测定纸浆Kappa 值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以及食品方面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参假鉴定、食品内部质量的评定等方面的应用环境科学中水环境监测、固体环境监测、气体环境监测,石油工业中对于油品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具体的阐述对红外光谱技术从理论基础到技术应用进行全方面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红外光谱特点应用引言波数13000~10cm-1或波长0.75~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学组成的分析领域, 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因此,红外光谱有化合物“指纹”之称,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

由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固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1]。

由于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因而被广泛运用,目前红外光谱广泛已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食品方面、环境科学、石油工业等学科领域,并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带。

物质吸收红外光应满足两个条件,即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因此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其一致,同时分子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这时物质的分子就产生红外吸收。

分子内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上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对于非极性完全对称的双原子分子,分子振动并不引起偶极矩的改变,因此它与红外光不发生偶合,所以不产生红外吸收;当分子是一个偶极分子,由于分子中的振动使得正负电荷中心距离的瞬间值不断改变,因而分子的偶极矩也不断改变,分子的振动频率与分子的偶极矩的变化频率相匹配时,分子的振动才能与红外光发生偶合而增大其振动能,使得振幅加大,即分子由原来的振动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可见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

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否则就是红外非活性振动。

除了对称分子外,几乎所有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都有不同的红外光谱。

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特性相对应,所以红外吸收光谱是确定化学基团、鉴定未知物结构的重要工具之一。

2红外光谱仪的发展进程[2]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棱镜对红外辐射的色散而实现分光的, 属棱镜式红外分光光度计。

其缺点是光学材料制造费事, 分辨本领较低, 而且仪器要求严格(恒温恒湿) 。

第二代是基于光栅的衍射而实现分光的, 属光栅式红外分光光度计, 与第一代相比, 分辨能力有很大提高, 且能量较高, 价格便宜, 对恒温、恒湿要求不高, 是红外分光光度计发展的方向。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第三代红外光谱仪, 这就是基于干涉调频分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它的出现为红外光谱的应用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是近代环境科学分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要用于环境污染监测、突发性污染控制和污染物质分析。

根据波数范围可分为近红外( 13 000~ 4000 cm-1)、中红外(4000~ 400cm-1) 和远红外(400~ 100cm-1)区域。

3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红外光谱技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以及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谱学方法之一,是由其技术特点所决定的,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分析速度快,由于光谱的测量过程一般可在1min内完成(多通道仪器可在1sec之内完成),可迅速测定出样品的组成或性质。

(2)分析效率高。

通过一次光谱的测量和已建立的相应的校正模型,可同时对样品的多个组成或性质进行测定。

在工业分析中,可实现由单项目操作向车间化多指标同时分析的飞跃,这一点对多指标监控的生产过程分析非常重要,在不增加分析人员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分析频次和分析质量从而保证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

(3)分析成本低。

红外光谱在分析过程中不需要消耗样品,自身出消耗一点电外几乎无其他消耗,与常用的标准或参考方法相比,测试费用可大幅度降低(4)测试重现性好。

由于光谱测量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很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标准或参考方法相比,红外光谱一般显出更好的重现性。

(5)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光谱测量方便。

由于红外光较强的穿透力和散射效应,根据样品物态和透光能力的强弱可选用透射和漫反射测谱方式。

通过相应的测量器件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固体、半固体和胶状类等不同物态的样品。

(6)便于实现在线分析。

由于红外光在光纤中良好的传输特性,通过光纤可以使仪器远离采样现场,将测量的光谱信号实时的传输给仪器,调用建立的校正模型后可直接显示出生产装置中样品的组成或性质结果。

另外通过光纤也可测量恶劣环境中的样品。

(7)典型的无损分析技术。

光谱测量过程中不消耗样品,从外观到内在都不会对样品产生影响。

鉴于这一特点,该技术在活体分析和医药临床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8)现代红外光谱分析也有其固定的特点,一是测试灵敏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红外光谱作为分子振动的非谐振吸收跃迁几率较低。

二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方法所依赖的模型必须事先用标准方法或参考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样品测定出组成或性质数据。

因此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化学计量学知识、费用和时间,另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模型建立的质量和模型的合理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4 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4.1 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3]4.1.1 木素的定性和结构分析将木素试样和溴化钾混合均匀后压片, 研制成透明的试片,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得到相应红外光谱图, 再通过所得试样谱图与前人证实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加以对照比较, 来确定木素中所含的各种功能基, 从而分析木素的结构[3]。

4.1.2 木素的定量分析用红外光谱对木素作定量分析时, 常以木素的芳环特征吸收峰(即波数为1500cm-1和1600cm-1处的吸收峰)的强弱为定量的依据。

在测之前要先作木素含量与相对吸光度D 的准曲线。

然后, 取待测纸浆样品l0mg, 加入亚铁氰化钾lmg 和KBr(过200 目粉)300mg,在玛瑙研体中研磨(约120 次)后, 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在真空度约76mm Hg柱, 70℃下烘干8h 以上。

经烘干的试样在压片模中用15t 压力下压制成透明薄片, 在红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扫描, 得到红外光谱图。

根据红外光谱图得出相对吸光度D(D1505/D2100),再由该值查标准曲线, 求得纸浆中木素的含量[3]。

4.1.3 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结晶度)对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状态(即所谓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的研究认为, 纤维素是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交错联结而成的。

在结晶区内, 纤维素链分子的排列比较整齐, 有规则; 而在无定形区,纤维素链分子的排列不整齐, 规则性较差, 结合较松弛。

而且从结晶区到无定形区是逐步过渡的, 且无明的界限。

纤维素的结晶是表征纤维素聚集态形成结晶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纤维素构成的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数。

纤维素的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纤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因此, 测定纤维素的结晶度, 对于从结构上了解纤维素纤维的性质具有指导意义[3]。

4.1.4 测定纸浆Kappa 值由于近红外光谱的声噪比甚高, 可选用多元统计技术来进行多元回归得出工作曲线, 而使定量测量精度较高。

另外, 物质在此波段(0.8——2.5μm)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率小, 因而在进行测定时, 近红外光谱法及其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及悬浮液的快速, 非破坏性的定量分析。

因此可来测定纸浆木素含量, 进而测定纸浆的Kappa值[3]。

4.1.5 测定细纤维的取向角采用MicO—RoMan 分光仪测定1094cm-1和1121cm-1处峰值强度的比率作为角度的函数,从而测定漂白浆细纤维取向角[4]。

4.1.6 测混合纤维的构成利用红外光谱仪的差减光谱软件, 对复杂混合纤维光谱成功地进行光谱差减, 从而更准确地推测混合纤维的构成[5]。

4.1.7 探测热磨机械浆的光返黄O-醌和P-醌模型物及Fremy 的热磨机械浆盐类氧化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证实, 1675cm-1谱带是由于P- 醌官能基的作用, 研究发现, 甲基氢醌的变色行为与热磨机械浆的回色非常相似。

且发现, P- 醌和氢醌模型物对激光诱导荧光的分子氧敏感性非常接近返黄和未返黄的机械热磨浆的返色行为。

因此, 可采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新的谱带1675cm-1处, 探测热磨机械浆的光返黄作用[6]4.1.8 测纸张的匀度通过光吸收方法测量纸页局部定量, 得到定量在纸页平面的一维分布函数, 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纸页局部定量变化的几何分布特征和幅度分布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构成表征纸页匀度的特征参数一不均匀指数来测量纸页匀度[7]。

4.1.9 测量纸页的水份和纸板的重量采用反射模式利用水在1940cm-1处的特征吸收测量纸页中的水份。

如2235 红外水份传感器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纸板重量的变化在2100-2500nm 的范围内表观明显, 在2346mn 处进行一元线性回归, 可测纸板的重量[8]4.1.10 检查纸张结构利用红外温度记录仪, 通过向样品施加机械能和热能, 使其温度发生变化, 从而检测纸张结构。

这种方法有助于鉴定纸张的结构及功能特性[9]。

4.2在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应用鉴于每个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光谱, 除特殊情况外, 目前尚未发现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红外光谱, 所以红外光谱为药品质量的监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如药材天麻、阿胶, 西药红霉素、环磷酰胺的监测和抗肝炎药联笨双酯同质异晶体的研究。

红外光谱在临床疾病检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如利用红外光谱法对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癌症的检测。

红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基体中的葡萄糖含量。

以及用FT - Raman 光谱在700 ~1900cm-1处的差异, 对胃、牙齿、血管、肝等人体组织的研究可用于体内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