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培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适应2.学习3.人际交往4.情感与性5.就业问题6.网络依恋7.自杀(二)危机干预1.自杀(1)危机干预的定义: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咨询技术。
(2)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3)自杀心路:自杀先兆言语上的征兆:a.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b.间接向人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我们会过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c.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d.突然与亲朋告别e.谈论一些易获得的自杀工具行为上的征兆:a.抑郁的表现b.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c.频繁出现意外事故d.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e.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4)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a 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b. 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c.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d. 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 "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e. 不要轻视,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人真对待.f. 如他们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g. 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h. 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i. 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其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j. 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2.抑郁症①抑郁症:是由于情绪低落到极点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精神科的一种疾病。
抑郁症的基本症状:“三低”、“三无”、“三自”。
三低:情绪低落、思维减慢、意志减退三无:无用、无助、无望三自:自责、自罪、自杀②抑郁:各种不同程度心情不好的总称。
关注心灵 ,助人自助,不断修复和拓展你的人生! P124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衡量心理健康的三类标准是什么?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试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
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心理咨询与精神病诊治的工作区别是什么?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精神病诊治的工作对象是有精神障碍的人,进行治疗。
●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一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二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
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三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第一节鉴别诊断1.试述精神病性描述范围。
ICD—10草案上规定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2.试述心理冲突的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的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3.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1)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不能摆脱,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不少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否则不可靠!4.试述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据许又新教授专著《神经症》,将神经症分为以下6类:【1】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三组:(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1)烦恼。
2)易激惹。
3)心情紧张。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2)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3)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1)头部不适感。
2)睡眠障碍。
3)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恐怖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4】强迫性神经症。
因为自我强迫和反强迫而造成精神痛苦。
【5】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有三种症状。
(1)对健康的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6】不典型的神经症。
(1)抑郁神经症。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2)对前途悲观。
3)无助感。
4)感到精神疲劳。
5)自我评价低。
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周,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2)人格解体神经症。
1)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
2)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
3)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正常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
4)情感解体,病人感到他自己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人格解体的特征是: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人观性有清楚地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进感到惊恐不安。
5.试述易激惹的概念。
易激惹指容易生气和发怒,容易急躁,一点小事就急得不得了,按捺不住。
“是否有自知力”是区别精神病性易激惹和神经症性易激惹的标准。
神经衰弱病人的易激惹的典型形式是反复发作的的三步曲: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而经过长短不等的时间后这三部曲又重演一遍。
病人在后悔和加强控制时不常常感到委屈。
易激惹很容易损害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融洽又使易激惹趋于恶化。
由于极力压抑自己的愤怒、怨恨和不满,易激惹可以发生变形,常见有:(1)容易伤感。
(2)好打抱不平。
(3)弥散性敌意:“瞅什么都不顺眼”;有时不知为什么冒出幸灾乐祸的思想来。
和烦恼一样,易激惹也是过分压抑和过分控制的结果。
6.试述抑郁症的诊断要点。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2)对前途悲观。
(3)无助感。
(4)感到精神疲劳。
(5)自我评价低。
(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周,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7.试述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1)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作性事件的急性反应。
(2)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
(3)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
(4)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
8.试述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的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1)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注意时限短,活动变化频繁);(2)异常的躯体性不安(在课堂上和吃饭时最为明显);(3)冲动性(患者不能排除等候,或未经思考就行动);(4)有时可能存在纪律问题,学习成绩差,容易出事故。
(5)这种行为模式存在于所有场合(家庭,学校,娱乐)。
(6)避免过早诊断。
身体活动较多并总是不正常的。
9.试述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
1)早年开始显露人格偏异,一般在青春期呈现明朗化。
2)严重人格障碍,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畸形发展,不符合社会规范。
3)人格偏异非常顽固难移,延续于整个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渐趋缓和。
药物治疗和一般教育措施收效甚微,矫正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