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

素混凝土桩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1 素混凝土桩分项工程简介 (2)1.2 编制依据 (2)1.3 施工环境 (3)1.4 素混凝土桩技术要求 (3)1.5 工程特点 (4)二、施工布置 (4)2.1 施工管理组织 (4)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2.3 施工顺序 (5)2.4 机械及人员配备 (5)2.5 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计划图 (5)三、施工流程 (6)四、素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6)五、施工注意事项 (8)六、质量标准 (8)七、成桩检测 (9)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9)8.1 素混凝土桩质量保证措施 (9)8.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8.3 工期保证措施 (11)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十、附图 (13)素混凝土桩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 素混凝土桩分项工程简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采用素混凝土桩,褥垫层采用级配碎石砂垫层。

处理地段为K0+336大桥桥头两端各20m。

处理范围为道路断面包括车行道、中央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范围,并延伸至道路原始坡脚线范围外侧1.0m。

本方案对于施工中各区段和关键工序之间的施工组织、方案、相互协调和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在编制过程中已进行了技术措施可行性论证,认为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且能满足《施工组织设计》对该分项工程工期的要求。

工程名称:虎门港立沙岛石化基地沿江大道延长线工程建设单位:东莞市虎门港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南明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地点:坭洲岛东部工程内容及具体工程数量:每段分布情况:K0+181~K0+206段,处理面积1396 m2,平均桩长19.5m,有素混凝土桩288根,合计5616m;K0+466~K0+491段,处理面积1548 m2,平均桩长22.3m,有素混凝土桩319根,合计7113.7m;全线共2段素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布置间距为2.4m*2.4m,呈正三角形布置。

设计桩径0.50m,设计平均桩长19.5m~22.3m,总桩长12929.7米(具体见后附素混凝土桩位置及工程数量表)。

1.2 编制依据1. 《施工图设计》。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81)5.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 《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7.《施工组织设计》1.3 施工环境本工程位于位于坭洲岛东部,大致呈南北走向。

道路北起接在建的沿江大道南,跨越立沙涌,沿线与石化八路、太阳洲西海支流北侧防汛通道、太阳洲西海支流南侧防汛通道、石化九路、石化十路、泥洲路、石化十一路、疏港大道、港七路等道路相交,终点至坭洲岛防汛通道。

道路全长约4.392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

道路红线控制宽度40m,道路横断面宽度38m,双向四车道。

道路跨越立沙约4.392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

道路红线控制宽度40m,道路横断面宽度38m,双向四车道。

道路跨越立沙涌设置跨径9×30m大桥1座、跨越规划河涌设置跨径2×20m的中桥2座,2-4.5×3.0m的箱涵2座。

道路沿线为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纵横,池塘众多,多种植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

本工程设计路面高差约2~4m,立沙涌桥梁两端填高约5m,道路填方量大。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道路沿线均处于素填土层、淤泥及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细砂、中砂层上,该部分软弱土层均具有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含水率高及地基承载力低等特点。

此外,本工程场地内分布的饱和淤泥质细砂等土层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将会发生轻微~中等的液化现象。

因此必须对该软弱地基等进行加固处理方能满足填方土体的稳定以及作为道路路基、管线基础的设计要求。

1.4 素混凝土桩技术要求(1)素混凝土桩采用C15商品混凝土,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成桩。

素混凝土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径采用0.5m,桩间距2.4m,桩长应打穿软弱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细中砂、松散细砂),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m。

(2)在素混凝土桩桩顶铺设0.5m厚级配碎石砂垫层作为褥垫层。

褥垫层应夯实密实,压实后厚度为50cm,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5cm,垫层应分层铺设,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压实度不小于95 %。

施工时先铺30cm,压实后铺设一层高钢塑双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筑20cm级配碎石砂垫层。

(3)桩体抗压强度: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fcu≥8MPa。

(4)素混凝土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320KN。

(5)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120kPa。

在素混凝土桩的级配碎石砂褥垫层中铺设一层高强钢塑双向土工格栅。

高强钢塑双向土工格栅的具体指标要求如下:1.5 工程特点1. 素混凝土桩是软基处理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本工程的整体质量。

素混凝土桩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是影响整个K0+336大桥施工进度的关键工序之一。

2. 素混凝土桩的拨管提升速度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每段砂桩的灌砂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施工布置2.1 施工管理组织为按合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将派出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和优良的施工机具参与施工,同时在资金和后勤等方面做好工程的服务工作。

素混凝土桩分项工程主要管理人员如下:项目经理:邓力权技术负责人:夏大江测量员:饶新辉安全员:李晓波施工员:林欣质检员:戴巧林材料员:唐开涛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施工单位办理相应的手续后,搭设施工临时设施。

2. 施工单位应按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工程量、及施工技术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3. 清理施工现场的地下、地面及空中障碍物,以利于安全施工。

4. 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分期分批进入施工现场。

5、由于素混凝土桩施工范围现状是在K0+336两端桥台处,需先填级配碎石砂垫层后方可进行施工,级配碎石砂垫层深度原则上以能上桩机施工为准。

2.3 施工顺序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先施工机动车道,再施工两侧,以便早日对素混凝土桩进行检验。

素混凝土桩施工前应先回级配碎石砂垫层。

2.4 机械及人员配备2.5 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计划图本工程水泥搅拌桩分项工程的计划施工工期为2014年04月10日~2014年06月10日, 施工搅拌桩施工进度详见附件《软基处理素混凝土桩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三、施工流程素混凝土桩振动沉管灌注施工流程图见图1-1施工流程图四、素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⑴桩机进入现场,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根据设计桩长、沉管入土深度确定机架高度和沉管长度,进行设备组装;⑵钻机就位后,采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沉管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C15素砼桩垂直偏差不大于1%;⑶启动马达沉管到预定标高,停机;⑷沉管过程中做好记录。

⑸停机后立即向管内投料,直到混合料与进料口齐平。

混合料按设计配比经搅拌机加水拌和,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S,如粉煤灰用量较多,搅拌时间还要适当延长,加水量按坍落度30~50mm控制,成桩后浮浆厚度以不超过20cm;⑹启动马达,留振5~10s开始拔管,拔管速率控制在1.2~1.5m/min,拔管速度为线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如遇淤泥或淤质泥,拔管速度适当放慢,淤泥中拔管控制在0.6~0.8m/min,拔管过程中不允许反插,如上料不足,需在拔管过程中控制投料,以保证成桩后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成桩后的桩顶标高考虑保护桩长,桩顶超灌高度不应小于0.5m。

⑺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试块(3块),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

⑻挖土和截桩时应注意对桩身及桩间土的保护,严禁造成桩身开裂甚至破坏或扰动桩间土。

⑼桩帽应与桩间土水平以保证桩土协调变形,桩间土应密实。

⑽施工前测量当地标高,打桩过程中随时测量地面是否隆起,判断是否发生断桩。

⑾当周边环境对变形有严格要求时,成桩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周边安全。

⑿沉管拔出地面,确认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用粒状材料或湿粘性土封顶,然后移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随时做好施工记录。

C15素砼桩施工允许偏差,自检方法见表1-2(13)、终孔原则1.短桩:按设计桩长终孔。

2.长桩:采用抬架与设计桩长双重控制,机械与配重总重不小于单桩承载力的2倍。

此条件下,机械自由沉管抬架时即认为已进入持力层。

综合上述:素混凝土桩主要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机、下端装有活瓣钢桩靴的桩管、移动式打桩机架、装料斗等施工机具。

具体施工工艺简要如下:(1)桩靴闭合,桩管垂直就位。

(2)将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

(3)将料斗插入桩管,向桩管内灌注素混凝土。

(4)边振动边拔起桩管,每拔起一定长度,停拔继续振动若干秒,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桩管拔出地面。

五、施工注意事项(1)对砂性土地基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以挤密为主的素混凝土桩宜间隔施工;在淤泥质粘土地基中砂桩应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在已有建(构)筑物邻近施工,应背离其方向进行;在路堤或岸坡上施工应背离坡顶或岸边方向进行。

(2)施工前应在每个工点进行试桩,试桩桩数宜为2~3根。

(3)控制每段砂桩的灌砂量。

桩管内的砂料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4)拔管速度不宜过快,施工拔管速度宜为1.2~1.5m/min。

(5)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

清土和截桩时,应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剔除等措施,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的桩身断裂或桩间土扰动。

(6)施工结束后,将基底标高下的松土层夯压密实。

六、质量标准(1)素混凝土桩采用C15商品混凝土,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成桩。

素混凝土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径采用0.5m,桩间距2.4m,桩长应打穿软弱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细中砂、松散细砂),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m。

(2)在素混凝土桩桩顶铺设0.5m厚级配碎石砂垫层作为褥垫层。

褥垫层应夯实密实,压实后厚度为50cm,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5cm,垫层应分层铺设,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压实度不小于95 %。

施工时先铺30cm,压实后铺设一层高钢塑双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筑20cm级配碎石砂垫层。

(3)桩体抗压强度: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fcu≥8MPa。

(4)素混凝土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320KN。

(5)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120kPa。

4.6.5、钢塑土工格栅在素混凝土桩的级配碎石砂褥垫层中铺设一层高强钢塑双向土工格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