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例如看着天上的白云,想象成它是一匹马,一辆坦克或其它物体;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故事情节追踪下去等等。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他们能够独立创造出新形象,超越现实,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

2.幼儿在游戏中也能表现出创造性,他们能够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创造出新的游戏方式。

3.幼儿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也能表现出创造性,他们能够独立创作出新的作品,展现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和联系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想象的一种形式,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再造想象是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新形象,而创造想象则是独立创造出全新的形象,超越现实,展现出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感知觉和加工改造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创造想象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同时,创造想象的形成也需要再造想象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想象与现实的混淆在幼儿时期,想象与现实常常会发生混淆。

幼儿会将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将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同时在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会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感反应。

这是因为幼儿的想象主要以无意想象为主,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混淆。

四、课程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幼儿的创造性及表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想象与现实的混淆问题。

五、作业布置:将本节课所讲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幼儿创造性及表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想象与现实的混淆问题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但是,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场景和角色。

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角色,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情节。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造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创造力,让他们的创造性发展更加有益。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他们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这是由游戏的本质决定的。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就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在一次有关车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创造出了各种童趣盎然的动物车,这些车辆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性来改装,展现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幼儿创造性研究是指幼儿在研究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

它强调幼儿在研究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创造性研究中,幼儿是主动的研究者,能够自主选择吸收知识并思考提出疑问。

同时,幼儿也是研究活动的主人,主动研究、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是创造性研究的基础。

在创造性研究活动中,幼儿还是积极的物索著和追求者,只有发挥主体性,创设有助于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态间,才能使幼儿的研究更有创造性。

创造性研究离不开研究动机。

幼儿需要有强烈的研究动机,才能在研究中展现出创造性。

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注重幼儿的游戏和研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创造性研究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解决无法预料的问题,带来强烈的满意感和愉悦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研究水平往往取决于他们对研究的热爱程度。

幼儿的研究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机系统所激发的。

其中,心理因素主要是需求及其各种表现形态,例如兴趣、爱好、态度、理想和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

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性研究与兴趣、动机密切相关。

创造性研究来自创造活动的研究动机,因此创造型幼儿的研究动机系统有其独特之处。

在研究兴趣方面,创造型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广泛的智力活动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够长期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而排除外界干扰。

在研究动机方面,创造型幼儿渴望深入了解事物的变化机制,喜欢找出缺点并加以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

在研究态度方面,创造型幼儿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在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上,往往不受教师的左右。

创造性研究的目标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是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能力和水平。

幼儿的创造性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是通过产生创造性产品(结果)来衡量创造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这种创造性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把握的,例如孩子的画和泥塑。

尽管这种产品(结果)不一定直接得到实际应用,也不见得尽善尽美,但形成创造性产品是创造性研究的重要目标。

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上,其有五种主要形式:表现性创造、技术性创造、发明性创造、首创性创造和杰出的创造。

小结: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想象力、好奇心、组织材料和游戏活动中。

创造性研究强调研究的主动性,离不开研究动机,追求有创意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上。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同时,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让他们在研究中有更多的发现和创造。

三、课程内容:一)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在幼儿想象发展中,孩子常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有时,由于孩子想象的特点加上孩子记忆的不精确,记忆概念掌握不好,以及表达能力有限,也会出现类似“说谎”的情况。

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幼儿想象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1、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表象是想象的材料。

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

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有计划地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使他们多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

同时,语言可以表现想象,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丰富幼儿表象的同时,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如让幼儿讲故事、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等。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条件,如讲故事、绘画、听音乐等,来发展幼儿的想象。

特别是在讲故事中,可以采用续编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结合经验和想象往下讲,从而激发幼儿广泛的联想,创造出自己满意的内容。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促进幼儿的想象发展。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是提高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措施。

除了通过讲故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形式进行训练。

四、课程小结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以及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五、布置作业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在笔记本整理一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幼儿的想象与幼儿的活动,了解了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教育问题及教育措施。

同时,本节课程也让学生明白了在各种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幼儿的想象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