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答案:A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

故选A。

2、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答案:B解析: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A正确;B、达尔文并不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而基于对多种动植物和化石等的研究提出来的,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不同的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表现型种类就更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B正确;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4、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特殊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 B X),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已知当s基因纯合(X s X s、X s Y)时能使胚胎致死。

让该果蝇品系与正常眼雄性交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致死基因s位于X B染色体上,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1/6B.若致死基因s位于X b染色体上,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2/5C.若让该果蝇品系与棒眼雄性交配,也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X染色体上D.若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XXY正常眼果蝇,可能是父本在减I时同源染色体X 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答案:A分析:伴性遗传: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A、若致死基因s位于X B染色体上,该果蝇品系基因型为X Bs X b,与正常眼雄果蝇(X b Y)交配,杂交后代X Bs Y胚胎致死,子代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 Bs X b、X b X b、X b Y,比例为1:1:1,因此X B基因频率为1/5,A错误;B、若致死基因s位于X b染色体上,该果蝇品系基因型为X B X bs,与正常眼雄果蝇(X b Y)交配,杂交后代X bs Y胚胎致死,子代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 b X bs、X B X b、X B Y,比例为1:1:1,因此X B基因频率为2/5,B正确;C、让该果蝇品系与棒眼雄性交配,若致死基因s在X B染色体上,杂交后代X Bs Y致死,子代只有正常眼雄果蝇;若致死基因s在X b染色体上,杂交后代X bs Y致死,子代只有棒眼雄果蝇,因此也可以判断出来致死基因s位于X的哪条染色体上,C正确;D、若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眼果蝇,基因型为X b X b Y,可能是父本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X 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X b Y精子与X b卵细胞结合形成X b X b Y正常眼果蝇;也可能是母本在减Ⅱ后期形成的两条X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X b X b的卵细胞,再与Y精子结合形成X b X b Y正常眼果蝇,D正确。

故选A。

5、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 .5%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答案:A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家蝇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抗性基因,a表示敏感性基因,则甲地区中aa=78%,Aa=20%, 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 AA=1%。

A、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频率为2%+ 1/2×20%=12%,同理,乙地区的抗性基因的频率为4%+1/2×32%=20%,丙地区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1%+1/2×15%=8 .5%, A正确;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C、杀虫剂不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留下了抗杀虫剂的家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经过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而向这些地区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保留下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但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因此不属于人工选择,而属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A。

6、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

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答案: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B、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

故选C。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微小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的过程D.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不论是否接触青霉素,细菌都有不定向的变异,青霉素起到一个定向的选择作用,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可以深入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进行采蜜,从而为其传播花粉,因此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D、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B。

8、某生物研究小组调查甲、乙、丙三地某种昆虫的体色,已知该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且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调查三地域中黑色昆虫的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出基因A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黑色表型频率A.甲地该昆虫黑色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大于乙地杂合子基因型频率B.若丙地体色为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1/3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但不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D.若因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时,近亲繁殖可能导致种群衰退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由表可知,该昆虫甲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2×0.8×2=0 .32,乙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9×0.1×2=0 .18,A正确;B、若丙地的体色为黑色个体的基因型1/3AA、2/3Aa,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关系分别是4:4:1,所以a基因频率为1/3,B正确;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C错误;D、近亲繁殖增加疾病的风险,若由于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该种群可能因近亲繁殖而衰退,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