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
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案:D分析:1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丙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A、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B、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C、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②和③之间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表中②×③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D。
2、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
两者虽然是近亲,但它们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
已知四川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 M/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可能也存在基因M/m 或其等位基因B.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的形态差异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地区的大熊猫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差别较大,因而属于不同物种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答案:C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为两个亚种,有共同的祖先,故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基因M或m及其等位基因,A正确;B、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题干信息并未表明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已产生生殖隔离,故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属于不同物种,C错误;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要恢复它们的栖息地,加快秦岭山系内部小种群之间的交流,同时要阻断两个亚种的接触,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D正确。
故选C。
3、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答案:D分析: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2、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
3、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40%,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微小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的过程D.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不论是否接触青霉素,细菌都有不定向的变异,青霉素起到一个定向的选择作用,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可以深入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进行采蜜,从而为其传播花粉,因此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D、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C.多种基因、细胞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答案:C分析:1 .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2 .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3 .生物多样性种类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A正确;B、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B正确;C、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D、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6、非洲草原的犀牛是双角,亚洲只有苏门答腊犀牛是双角,而印度犀牛为独角。
犀牛角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敌害。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生活的植被环境决定的C.犀牛角的出现是犀牛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D.环境不变时,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不发生进化答案:A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有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还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
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许多性状方面的差异,如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基因决定的,B错误;C、犀牛角的出现是自然环境对犀牛选择的结果,C错误;D、环境不变时,基因频率也有可能改变,故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也能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7、某生物研究小组调查甲、乙、丙三地某种昆虫的体色,已知该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且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调查三地域中黑色昆虫的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出基因A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黑色表型频率A.甲地该昆虫黑色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大于乙地杂合子基因型频率B.若丙地体色为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1/3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但不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D.若因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时,近亲繁殖可能导致种群衰退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由表可知,该昆虫甲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2×0.8×2=0 .32,乙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9×0.1×2=0 .18,A正确;B、若丙地的体色为黑色个体的基因型1/3AA、2/3Aa,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关系分别是4:4:1,所以a基因频率为1/3,B正确;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C错误;D、近亲繁殖增加疾病的风险,若由于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该种群可能因近亲繁殖而衰退,D正确。
故选C。
8、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答案:D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可以根据化石研究生物的相关信息,但化石不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A错误;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但不是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B错误;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的祖先,C错误;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根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D正确。
故选D。
9、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国多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