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兴县方言的重叠式名词作者:王瑞丰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王瑞丰(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山西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名词非常丰富,有AA、ABB、AAB、圪AA、分音词重叠、AABB、ABCC、A圪BB、ABBC、AB圪CC等形式,大部分形式具有表小指爱的语义特征,有些形式还可以表示专指和类称。
从语法功能看,重叠式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有的可以作定语。
[关键词]兴县方言;重叠式名词;构成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39-02兴县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脉北部西侧晋西北黄土高原。
东与岢岚、岚县接壤;南和临县、方山毗连;北同保德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行政区划属山西省吕梁市。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兴县方言属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
我们知道,普通话中的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只有少量名词可以重叠但又有语境限制。
与之不同的是,山西101个方言点中都有名词重叠形式,并且重叠形式丰富多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兴县方言也不例外。
根据重叠后的词类性质,本文对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名词进行分析,试图展现其特点。
一、AA式(一)构成形式兴县方言中的AA式名词,除了表称谓的词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其他名词。
根据构成语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基式A是名词性语素,如:车车(普通车的小称,有时也特指儿童玩具车)果果(红果儿)牛牛(特指小昆虫)床床(小板凳)2.基式A是动词性语素,如:盖盖(盖子)扣扣(纽扣)涂涂(橡皮擦)钩钩(小钩子)3.基式A是形容词性语素,如:尖尖(尖儿)粉粉(脂粉)好好(好人)黄黄(蛋黄)4.基式A是量词性语素,如:尺尺(尺子)本本(小本子)匙匙(小勺子)盅盅(小酒杯)(二)语义特征兴县方言中的AA式名词数量很大,一般都是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总体来看,它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小称或者专指。
如:“碗”指称无论大小所有的碗,“碗碗”指的是小碗;“剪子”是所有剪刀的类称,“剪剪”指的是小剪刀。
又如“粉粉”是专指脂粉,与其他的“粉”没有关系;“钱钱”专指一种黄豆制成的食品,即把黄豆捶扁后作为煮小米饭的伴料,与“钱”的意义不同。
(三)语法功能AA式名词具有一般名词的句法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桌桌擦干净了。
(作主语)小孩孩都爱吃果果。
(作宾语)本本的皮皮(封皮)上把名字写上。
(作定语)二、ABB式(一)构成形式从语素组合关系看,ABB式重叠式名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AB+B型。
在这种形式中,基式AB是本是一个双音节名词,B重叠后成为ABB式重叠式名词,例如:尾巴巴信封封甜棒棒(玉米秆儿发甜的部分或者甘蔗)坎肩肩(坎肩)2.A+BB型。
ABB式重叠名词大多数是这种结构类型。
这种类型口语中只说ABB,不单说AB,AB不成词,BB是单音节名词B的重叠式名词,能够单说。
例如:洋码码(外文字母)油花花(油花儿)辣角角(辣椒)柴棍棍(柴禾棍儿)3.AB+B和A+BB两可型。
兴县方言里有一小部分ABB式重叠式名词,AB和BB都可以成词单说,这样就同时满足AB+B型和A+BB型的构词条件,可称之为两可型。
从意义的角度考察,AB式一定是ABB式的同义形式,BB式却不一定是ABB式的同义形式。
ABB、AB(子)BB互为同义形式的如:药方方—药方子—方方;ABB和AB为同义形式,BB表示不同的意义如:眼皮皮—眼皮/皮皮(多指植物果实的皮,有时也指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二)语义特征ABB式重叠式名词能产性不强,大多表示小称或类称。
如“尾巴巴”是指“尾巴”中的小者;“洋码码”是类称,表示所有的外文字母。
有些ABB式还含有喜爱的感情色彩,如“甜棒棒”与“甜棒”比较就有了喜爱的色彩。
(三)语法功能ABB式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少数可以作定语。
洋码码可难认了。
(作主语)买上两个信封封。
(作宾语)老汉汉的手上全是死皮(死皮即老茧)(作定语)三、AAB式1.构成形式。
AAB式重叠式名词数量不多,结构也较简单,只有AA+B一种,其中,B是中心语素,AA对B起修饰限制作用,全部是偏正式结构,如:温温水(温水)米米雪(雪珠子)格格布(格子布)豁豁碗(有豁口儿的碗)钱钱饭(加煮了钱钱的小米稀饭)2.语义特征。
与其他形式相比,AAB式重叠式名词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性,修辞作用更明显一些。
如“格格布”让人马上联想到上面印着格格的花布。
但是,其他形式所具有的表小指爱作用,AAB式却几乎没有。
3.语法功能。
AAB式结构内部都是修饰限制性的,一般不作定语。
可以作主语和宾语。
钱钱饭还没熟了。
(作主语)天上下起了米米雪。
(作宾语)4.圪AA式。
这一结构基式是圪A,圪A可以单说,“圪”是一个词缀。
圪A一般表小称圪AA表示比圪A更小,如:圪台(矮小的台阶儿或平台)——圪台台(比“圪台”更低矮的台阶儿或更小的平台)圪渣(碎渣儿)——圪渣渣(比“圪渣”细碎的渣儿)圪折(皱折儿)——圪折折(细小的皱折儿)圪虫(虫子)——圪虫虫(小虫子)圪蛋(小的球状物)——圪蛋蛋(比“圪蛋”更小的球状物)圪AA式一般作主语和宾语,如:圪虫虫爬到你衣裳上了。
(作主语)他家一出门有个圪台台。
(作宾语)5.分音词重叠。
名词性分音词后一音节可重叠,表示小称。
例如:卜浪(棒)——卜浪浪(细而短的棍儿)黑浪(巷)——黑浪浪(小巷)窟揽(圈)——窟揽揽(小圈)克浪(框)——克浪浪(小框儿)这种重叠式名词的语法功能跟圪AA式类似,可以作主语和宾语:这个黑浪浪太窄了。
(作主语)同学们围成个窟揽揽。
(作宾语)6.AABB式1)构成形式和语义特征。
AABB式名词,排列顺序比较固定,一般不能交换位置,如“汤汤水水”不能说成“水水汤汤”。
这类名词从构成形式和语义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AB成词,AB同时重叠A和B构成AABB式,和AABB是同义形式。
AB本来就是表类称,AABB更有强调类的意味,同时又带有“小”的意味。
如:针线——针针线线穿戴——穿穿戴戴肠肚——肠肠肚肚(下水类)(2)AB、AA、BB 都可成词,但都不是AABB的同义形式。
从语素组合关系看,AABB的结构类型是AA+BB,AA、BB是并列语素。
这类重叠式没有同义替代形式,有较强的凝固性。
如:汤汤(汤)/水水(水)/汤水(指饭食) /汤汤水水(指稀饭类)沟沟(沟)/岔岔(岔)/沟岔(指沟中的岔)/沟沟岔岔(沟和岔之类)(3)AB不成词,AA、BB成词,但与AABB不是同义形式。
AABB的结构类型也是AA+BB,AA 和BB是并列语素。
这类重叠式也没有同义替代形式,凝固性也较强。
如:瓶瓶(小瓶子)/罐罐(小罐子)/瓶瓶罐罐(统称瓶子和罐子)蹄蹄(动物的蹄子)/爪爪(动物的爪子)/蹄蹄爪爪(统称动物的蹄子爪子)(4)AB不成词,AA虽然成词但与AABB不是同义形式,BB不成词,是后缀性的重叠语素,意为“……之类”,AABB所表达的意思就是“AA之类”,表类称的意味很突出。
这类词也没有同义替代形式,凝固性较好。
如:抽抽戏戏(小塑料袋之类)皮皮卒卒(皮屑之类)水水扎扎(水一类液体)2)语法功能。
AABB式重叠式名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
皮皮卒卒不好打扫。
(作主语)他就爱吃肠肠肚肚。
(作宾语)7.ABCC式。
从语素组合关系看,ABCC式名词的结构是AB+CC,AB一般是双音节名词或动宾词组,CC由单音节名词性语素重叠后构成,AB和CC组合成ABCC后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已经凝固成一个词。
例如:送饭牛牛(瓢虫,花大姐)打灯蛾蛾(飞蛾)指头纹纹(指纹)耳朵穗穗(耳垂儿)黄米窝窝(糜子面窝头)粉笔面面驴粪蛋蛋核桃仁仁ABCC式重叠式名词数量较少,一般都是指具体的物名,具有表义上的明确性,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驴粪蛋蛋面面(指表面)光。
(作主语)蛛蛛(蜘蛛)捉打灯蛾蛾了。
(作宾语)送饭牛牛的脊背上都是点点。
(作定语)8.其他形式。
除了以上七种形式外,兴县方言中还有一些重叠式名词,分别列举如下:A圪BB式,由名词性语素A加上圪BB形式构成,其中,A起限定作用。
如:肉圪蛋蛋、土圪堆堆(土堆)、树圪枝枝(树枝)等。
多数A圪BB式名词去掉A之后仍然可以形成圪BB式重叠式名词,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圪AA式名词,如“肉圪蛋蛋”去掉“肉”之后形成“圪蛋蛋”;“树圪枝枝”去掉“树”之后形成“圪枝枝”。
部分A圪BB式名词去掉“圪”字后又形成了ABB式重叠式名词,如土圪堆堆——土堆堆,二者表义相同。
此外,还有“ABBC”式,如“蛤蟆蟆车”(小轿车);“AB圪CC”式,如“笑咪圪洞洞”(酒窝),这两种形式出现得很少,只是个别现象。
重叠式名词是山西兴县方言中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名词构成形式丰富多样,语法功能比较稳定,一般都是作主语和宾语,部分可以作定语,从语义特征来看,重叠式名词大部分都表示小称、专指或类称,一小部分还具有表达喜爱的感情色彩或者增强形象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贾琼.兴县方言语法中的几个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0.[3]贾琼.山西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容词[J].语文学刊,2010(4).[4]李小平.山西临县方言AA式名词的构词特点[J].语文研究,1997(1).[5]李小平.山西临县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词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潘耀武.清徐方言的重叠式[J].山西大学学报,1989(4).[7]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4).[8]沈明.山西岚县方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姚勤智.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6).[10]张丽.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J].现代语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