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电池教案回收废电池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有关三位数的加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多,又是本单元的难点,如果一课时完成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数的加法”部分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市、区重点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好,教师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
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较快。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实践感悟1.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播放课件:沈阳市大东区有一位年过六旬的王大爷,从退休后开始在社区内义务回收废电池,一直坚持了十年,他的行为令人敬佩。
)2. 师:王爷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回收废电池,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谁来说一说?3.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博士,让他告诉你们其中的奥秘。
(放课件: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 出示王爷爷三个月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
(1)师: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解决。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是连续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放入下一课时,“三个月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3. 师:在计算之前请同学们估算出每个问题的结果,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估算了这两个问题的结果,那么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吧!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a?痹诩剖?器上拨珠计算。
b?庇么照?十、整百的方法口算。
c?庇昧惺?式方法计算。
(板书)102+97199102+1292315. 与估算结果比较,使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6.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生:相同点:(1)都是加法运算;(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师:那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7. 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生:(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8.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9. 试一试:98+320,456+307,162+234。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1.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蓝猫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几件家用电器,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商品及标价。
)2. 师:谁来为蓝猫介绍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3. 出示问题:(1)买一台电风扇和一台录音机用多少元?(2)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微波炉用多少元?(3)蓝猫只有1000元,请你帮它选两种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4)如果它用900元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它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学反思〗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容易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这节课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 创设情境,实践感悟。
开课伊始,教师设计用一段录像的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到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3.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助蓝猫“买家电”这一情境,将学到的知识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并引导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
〖案例点评〗《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
一开始,教师即播放王爷爷回收废电池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遥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表自由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
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答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获取知识,这样的设计原因在于我们承认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个性差异,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本节课的联系实际,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帮助蓝猫买家电的实践问题,特别是问题(4):“如果它用900元钱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它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钱?”这个问题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用先加再减的方法,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给学生的计算提供较大的空间,而且学生如果先把两种电器的价钱相加就能凑成整百整十数,很快能计算出结果,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同时还应用了前几节课的口算知识。
回收废电池教案2一、教学内容:P52~P53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习惯。
3、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环保教育。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计数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教师出示口算卡(2)学生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2、说一说课件显题3、看计数器填数(二)探索新知1、提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环保教育(2)提出数学问题A、你从图中的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B、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列出算式(2)展示算法多样化3、练习:课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2576431323+106+213488X862X844X(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52试一试练习题2、用竖式计算430+57125+37136+51175-27(四)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
(五)探索新知(二)1、课本显出P53回收废电池图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3、你认为这节课与刚刚所学内容有什么不同?4、三位数(进位加)应注意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学生答:哪一位相加满10就向前进“1”5、练习(下列题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556425316+307+29+214853715530(六)巩固练习1、完成P53试一试练习题(1)全班练习后指名板书(2)发现问题,及时订正2、夺红旗125+→□+64→□+111→□+45→□+66→□学生独立尝试做,集体订正(七)全课(八)作业回收废电池教案3一、教学内容:P54二、教学目标:1、继续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对错,掌握调换加数再算一遍的验算方法。
2、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明确竖式时要注意问题。
三、教具学具:口算卡、课件、计数器(学生)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开火车)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结果。
(二)探索新知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列出算式:99+129(2)展示算法多样化97+12997+12997+129=100+129-3=97+130-1=90+130+7-1=229-3=227-1=220+7-1=226=226=227-1=22697+129=90+120+(7+9)97129=90+120+16+129+97=210+16226226=226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3、总结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1练习课一、教学内容:P55二、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发展提问、解决问题习惯。
2、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养成认识验算的习惯。
三、教具、学具: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2、导入新课(二)指导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1)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课本里(2)学生口答,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1)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对竖式结果进行估算。
(2)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3)怎样检查这四位同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小结:连续进位的加法,有时需要三次连续进位,一般同学们第一次进位比较注意,第二次进位容易忽略。
4、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的第3题5、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题,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本题答案很多,尽可能让学生探讨出各种答案。
(三)全课总结(四)作业回收废电池教案4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