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内容提要(一)、理性行为和相对稀缺性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整个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

1、理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对理性行为理解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

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它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2、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二)、假设与模型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假设、模型与检验是经济分析问题的“三部曲”。

经济模型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简单概括或理论抽象,可用文字的、代数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

在建立模型时要运用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和变量,以建立起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循环图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图1-1描述了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或是可以达到的产量与不能达到的产量之间的曲线。

如图1-2所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有:(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做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即选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说明;(6)当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其曲线位置就会发生平移。

图1-1 市场构成与运行循环图劳动、土地、资本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分。

前者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五)混合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

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原因。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主要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三、习题(一)、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规范经济学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4、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5、“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6、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7、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9、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10、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以上都不正确(二)、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是:—————,——————。

2、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与——。

4、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与————。

5、经济学根据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和———。

6、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和———。

7、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

8、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

9、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和——。

10、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有两类:———和———。

(三)、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5、“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6、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7、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8、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

9、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10、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四)、名词解释经济人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稀缺性经济模型产权(五)、简答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3、简述市场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4、为什么说产权很重要?5、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六)、论述题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理性选择的含义是什么?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D 4、D 5、B 6、B 7、B 8、A 9、C10、B(二)填空题:1、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2、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3、假设,模型,检验 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5、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市场机制,命令经济 7、经济体究竟是如何运转的,8、经济体应该如何运转 9、居民户、厂商、政府 10、促进效率、促进平等(三)判断题: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错误 7、错误 8、错误 9、错误 10、正确(四)名词解释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

相对稀缺性:参见教材第2-3页的相关内容。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模型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五)简答题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作出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

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3、市场经济由经济主体与市场两部分组成。

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厂商和政府。

居民户是产品的需求者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厂商则是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政府则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收入与财产再分配的组织。

三者都要独立作出选择或决策。

市场则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居民户与厂商的活动就是通过这两个市场联系起来。

4、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厂商之所以有动机,是因为他们拥有财产和保留其工作和生产的一部分利益的动机。

产权的界定、转让、保护及其相关的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

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受损,因此,产权和外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

5、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