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声波波的存在 电磁波光波波的作用:传播信息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折射现象特点:凸透镜 凹透镜5、眼睛——视力的矫正类型 特点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的性质、特点像的位置应用举例与物体在像距 u →∞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 u >2f 倒、缩小、实像 异侧 f <u <2f 照相机 u=2f 倒、等大、实像 异侧 v=2f / f <u <2f 倒、放大、实像 异侧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光源 u <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1、波2、光的传播种类3、光的反射项目 不同点相同点镜面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4、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只能成虚像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水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力学1、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2、速度与平均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
(2)量程的选择。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示意图: 5、常见的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 ,g = 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静摩擦力动摩擦力(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 )大小相等;(c )方向相反;(d)同一直线。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8、质量与密度公式:ρ→单位:1克/厘米3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9、压强(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公式:p = F / S单位:1牛/米2 = 1帕斯卡(简称帕)10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1、浮力液——称量法V 排——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物体全部浸没——悬浮 V 物 = V 排物体部分浸没——漂浮 V 物>V 排1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电学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 通路开路 短路 电路图实物图 串联 并联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与开关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的通断图例2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I U R国际单位安培(A)伏特(V)欧姆(Ω)单位换算1安= 103毫安1毫安= 103微安1千伏= 103伏1伏= 103毫伏1毫伏= 103微伏1兆欧= 103千欧1千欧= 103欧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决定于导休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压表3符号不同点共同点电流表○A 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①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②被测电流(或电压)不能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③读数方法:先确认量程,再确认刻度盘上的每个大格和小格所表示分度值,最后从指针的位置读出被测电路的电流值(电压值)电压表○V 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量项目项目仪器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组线的长度改变电阻 结构图符号接线连接:一上一下的接入阻值判断:近小远大(看下面的接线柱)4、电学规律(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欧姆定律:I = 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 关系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 = I 1 = I 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 = I 1+I 2电压 关系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 = U 1+U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 = U 1 = U 2电阻关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 R 1+R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 (R = ) 分配规律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U 1:U 2 = R 1:R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I 1:I 2 = R 2:R 15、电功、电功率使用(2)滑动变阻器R 1·R 2 R 1+R 21 R2 1 R 1 1R U R电 路项 目(1)(3)焦耳定律:Q = I 2·R ·t 6、磁现象主要概念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7、磁场概念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方向: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 表示方法:磁感线条形磁铁8说明: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
火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220V零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0V 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 安装:静触头在上,不可倒装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保险丝选择方法: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插座灯泡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 触电原因: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量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机械效率、机械功1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五要素 支点:固定不动的点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平衡条件:F 1·L 1 = F 2·L 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省力杠杆 L 1>L2种类 等臂杠杆 L 1=L 2费用杠杆 L 1<L 2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种类结构 实质特点注意点定滑轮等臂杠杆 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F = G S = h动滑轮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F = 1/2G S = 2h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F = 1/nG S= nh(n 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条数)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 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 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 = F ·S 注意:F ·S 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单位:1牛顿·米 = 1 焦耳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公式:P = (P = = = F ·V )单位:1焦耳/秒 = 1 瓦 1千瓦 = 1000瓦(1)功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2)功率W t W t F ·st3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能量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热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热能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重核裂变(链式反应)例如核电站光能、电能、内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质量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千克5、物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2)两种方式蒸发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发生温度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液体温度液体温度往往在下降保持在沸点不变共同点都是汽化,都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