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学院及办学条件
媒体教学竞赛和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等教学奖项48人次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
专业基础课
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 相结合
专业必修课
闭(开)卷考试、提供课程论文、 面试、社会调查、机试
●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期末考试与期中测验 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 课外社会调查\实验报告
到课情况
●实验教学建设
学校和学院共向经济实验教学中心投资330万元,供购买设备和相关 软件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教师在校外攻读博士学位,学院负责支付二分之一的学费;教师在外进 修学习期间,视为满工作量,基本待遇不变等等 各系教师均有很好的学缘结构:全院教师们至少来自国内外21个不同院 校,有十几名教师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 学院每学期向四川外语学院选派3-5名左右教师专修外语,有力地支持 了双语教学 选拔了10多名教师赴国外研修 有3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IBM公司大学合作部组织的免费师资培训
●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一个强势、特色专业,并 用电子商务专业带动其余三个传统的经济类专业的改造与 创新
●努力实现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
●教学管理规定示例: 《经济学院教师工作规范》 《经济学院系主任工作条例》 《经济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规范》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指导工作规范》 《经济学院实验室管理工作规定》
博士生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 年
2006年
19
31
39
硕士生
216
312
318
353 350 330
本科生
2364 2777 2656 2266 1777 1467
研究生与本 专科生之比
1:11 1:8.9 1:8.3 1:6.0 1:4.6 1:3.9
①科研项目经费
2002届 79.7% 35.4%
●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2003年的78.5%增加到2005年的 99.7%
●加强与IBM密切合作
IBM公司在中国大陆与50多所重点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 院是其中唯一一所与IBM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经济类院(系) 经济实验中心与IBM公司联合开展的全球专业技术认证工作取得了良 好的成效。2004-2006年,实验中心累计接纳了校内外学生958人,有 1186人次的学生通过考试,获得了IBM全球专业认证证书 与IBM公司联合开展全球专业技术认证培训及考试,扩大了学院实验 中心的影响层面和服务对象 2006年,我校获得由IBM公司颁发的 “IBM最佳校方支持与合作奖”
●加强新教师的岗位职能培训
建立了老教师带新教师制度,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
●近四年来,本科生获得全国英语竞赛奖25人次,获省级大学 生优秀科研成果奖4人次,获得其他省级奖22人次
● 32项“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获准立项
●2005年,有34份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2006年,41份 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等奖4 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6项。
2002年
5 5
2003年 1 8 9
2004年 5 5 10
2005年 5 6 11
●经济学院现有一个占有建筑面积400m2的实验中心,该中 心2007年评为省级经济实验中心,建有武汉理工大学—— IBM Server iseries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国际商务模拟 实验室、经济分析中心,利用自筹资金、学校学科建设经 费和企业资助经费购置了650余万元的设备和软件,基本 满足了一般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8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
●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质量控制
建立了教学资料管理制度:分类归档,保管齐全 建立了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 期初、期中、期末考试巡视; 院领导及系主任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试卷抽查制度; 每学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各系定期教研活动等 建立了试卷分析制度
●魏龙教授、王友顺副教授分别指导的,徐莉、张妩妩同学论 文于2004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生英语四级和六级通过率位于学校前列
四级通过率 六级通过率
2006届 89% 53.8%
2005届 87.1% 41.3%
2004届 84.0% 42.5%
2003届 78.7% 35.4%
现代经济学 数学
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技术
理论基础 技术基础
交叉复合型的, 有较高的理论 素养和基本技能 的专门经济人才
●专业建设注意在保持原来为相关行业服务的特色基础上, 拓宽到为全社会服务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
●加强外语教学,以适应国际交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开设了一批反映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反应本学科最新理 论进展和有一定社会需要的新课程
●前沿性的专业课程设置
纳入了一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有一定社 会需要的新课程
●加强平台课程建设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三个专业依据教育部颁 布的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目录确定学科平台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经 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部分重要课程,这利于培养综合性的电子 商务人才奠定基础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在2004级、2006级本科生中开设了金融学(数理金融学 方向)实验班,以此为突破口,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金 融学高级专门人才,并为探索我校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提供 创新思路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我院专业建设亮点,为传统的经 济类三个专业的改造与创新提供契机
●电子商务专业将会进一步推动我院的社会化服务 ,提升经 济学院的社会知名度
纵向 横向 合计
2001年 项目 经费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项 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8 26 15 72 22 65.5 13 47.8 15 77.7
3 40 10 17 11 66 25 89
23
81.5
25
128. 2
26
134. 1
45
147
38
176
2004年接受了IBM公司价值达250万人民币的设备捐赠
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各类设备总数达411台(套),设备总值达653万元
购买世华模拟证券交易系统、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十种教学软件 和数据库
●规范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抓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我院除与众多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建立了实习基地外,还与浙江省慈 溪市人民政府、深圳龙岗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西省龙南县人民政府 建立了全面合作办学关系。
省级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本科
产业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一级 学科(下含十个专业硕士 点)、公共管理硕士(MPA)
等共12个硕士点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电子商务
经济学院专职教师85人,其中: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教师总数的34.1%;
在读博士的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16.5%;具有 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5人。 ● 45岁以下教师80人,占教师总数的94.1%,平均年 龄36.1岁。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有39人,占教师总数的 45.9%。 ●有学科责任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6人。 ●教师中20余人次有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 日本等国高校学习与进修交流的经历。
●奖励政策: 在校级各类教学竞赛(评奖)活动中获得奖励的,学院在
奖金上予以等额匹配; 对教师攻读学位,学院负责支付二分之一的学费; 教师在外进修学习期间,视满工作量,基本待遇不变等。
●依托理工、强调数学、外语,宽口径、厚基础
●强调基础经济学理论教学基础上,以注重定量分析、工程 技术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为特色
王仁祥
2006年12月
1. 学院概况及办学条件 2.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3. 教学效果及社会声誉
1.1学院历史
●学院于2001年正式成立,由原三个校区的经济类 专业合并组建而成。
●经济学科的历史已有20余年,1986年设立国际经 济与贸易专业,1988年设立经济学专业,1993年 设立金融学专业,2002年设立电子商务专业。
●精品课程建设
目前已有省级优质课程1门:国际贸易 校级精品课程6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统计学、电子商务 校级优质课程4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货币银行学、 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
●教材建设
公开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由经济学院 教师主持编写出版的教材有18本 《统计学》(魏建国主编)教材先后于2002年、2005年被评为 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产业经济学》(赵玉林主编)于2005 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材优秀奖 “十·五”校级规划教材有7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证券 投资学、产业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人 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十一·五”校级规划教材5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公共关系学
对平台课程均给予较多课时(一般为56学时),以保证有足够 时间将其基本理论讲清讲透;重点支持平台课程的教研立项, 组织教材编写;学院出资支持了全部平台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
选拔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 教师担任该课程的责任人,负责协调和管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
●学院另有建筑面积340m2经济学院图书分馆,设有期刊、 图书两个阅览室和一个书库,共有72个阅览座位,现有中 外文藏书11,518册(其中外文藏书612册),中外文期 刊359种(其中外文期刊26种),过刊2908册,电子读物 154个,报刊20种。
2.1 努力探索办学特色,形成新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