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流失两区是如何划分的?

水土流失两区是如何划分的?


水土流失“两区” 划分的目的
水土流失“两区”的划分,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工 作分类指导提供依据,即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要 采取以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对策,而在水土流 失重点治理区主要采取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 对策,以避免水土保持工作的盲目性。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 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2013年8月1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 应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 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 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 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二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 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水土 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 预防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 失重点治理区。
可知水土流失现划分为两类重点区,即重点预防区和 重点治理区,不再单列重点监督区,这是因为划分重 点监督区则造成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的后果,造成 新的水土流失后果相同,而受到的处罚可能不同。这 是在修订立法过程中最高法、最高检等提出的修改意 见。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 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 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
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 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水土流失两区是如何划分的?
水土流失两区划分: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他们 是如何来划分的呢?
分区涉及第四条,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 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注 意 安 县 已 经 改 为
安 州

例如:项目在青川县,如何定位?
一般我们方案里写:本项目位于青川县,根据《水利 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 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 (办水保[2013]188号)可知,本项目位于国家级水土流 失重点预防区-嘉陵江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
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 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 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 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 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 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 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