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身体疾病及其保育
由于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易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过敏。
掌握这些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预防工作;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尽早就医从而减缓疾病对孩子身心造成的痛苦和损害;了解这些疾病护理中的要求,有助于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等。
一、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婴幼儿阶段最常见的疾病中,呼吸系统急性感染发病率最高,病情也比较严重。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鼻咽和咽部感染,常出现并发症,累及喉、气管、肺、鼻窦、中耳和眼等。
1、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2-3天,轻症只有鼻部症状,也有流泪、微咳和咽部不适,在3-4天内会自愈。
容易引发头痛、流鼻涕、咽喉痛、咳嗽、眼部流出液体、呕吐和腹泻。
2、护理
根据发热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注意充分休息,保育者需要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讲讲故事或者听听故事等。
发热时饮食易清淡,感冒期间应该大量补充液体。
如果孩子不饿,不要强迫孩子吃固体食物。
室温恒定,且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减轻呼吸道症状。
可以使用加湿器,让空气湿度保持在60%-65%为宜。
对于高热患儿,应该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促进小儿排便。
不要让孩子穿得过多或者盖很厚的被子。
及时清除鼻腔和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
多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耐寒能力和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衣服适当,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交叉感染,在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佝
偻病、营养不良和贫血等。
(二)肺炎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肺炎常常是由上感或支气管炎累及。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或者过敏体质小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易感染,且患病后病情比较重、恢复慢。
1、临床症状
起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呼吸道感染数日。
早期发热多在38-39℃,高达40℃左右。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是:咳嗽和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
常见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
2、护理
呼吸道隔离、病室环境应清洁、整齐、舒适,每日通风换气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拖湿地板等。
发热、气促时应该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经常用棉签蘸温水软化小儿的鼻痂;多翻身,多拍背,帮助痰液排出。
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活动。
饮食应该选用半流质。
多喝温水。
口腔清洁,餐后饮水,早晚漱口。
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等方法进行退热;喘时给予镇静剂;腹胀时可以抬高床头。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精神、神态、面色、脉搏和哮喘的变化。
3、预防
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鹅口疮、急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一)鹅口疮
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慢性炎症。
1、临床表现
起病急,常伴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啼哭或者拒奶、食。
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燥无光,
最常见于颊粘膜,亦可蔓延至口腔其他部位。
流口水。
1、治疗和护理:
以局部治疗为主。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要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激发感染。
不要经常为小儿擦洗口腔,因为易擦伤口腔粘膜,并将致病菌带入。
严格消毒哺乳用具,如奶瓶、奶头、餐具以及洗漱用具。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下颌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湿疹及糜烂。
注意洗手。
3、预防
保持口腔局部碱性环境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
注意乳瓶、乳头、玩具等的清洁消毒。
(二)急性胃炎
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婴幼儿容易发生急性胃炎。
1、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疼痛和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重者有呕血、黑便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大量出血可发生休克。
因病变浅表,X线钡餐检查常呈阴性,而内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2、治疗
主要是原发病和对症治疗。
包括去除病因、卧床休息、调整饮食及一般支持疗法。
出血量大者酌情输血;呕吐严重者,予静脉补液。
3、护理:
注意充分休息和营养。
发热时饮食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适当减少进食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感冒期间应该大量补充液体。
三、婴幼儿过敏症
近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过敏正在成为婴幼儿阶段高发的疾病。
各类疾病中增加最多的是儿童过敏性疾病,其中特应性皮炎最多,其次依次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症、过敏性结膜炎和食物过敏。
1、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过敏反应或者其他炎症、呼吸道过敏引起的一
种疾病。
主要是呼吸困难,而且反复发作。
(1)症状
呼吸困难,呼气比吸气更加困难;躺下时症状加重,坐起时症状明显改善;伴有喘鸣音;呼吸困难持续一段时间后,儿童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反复发作,同时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2)病因
80%的儿童哮喘是由过敏引发,其中大部分是由螨虫过敏引发,如接触猫、受到香烟、蚊香等过敏源的刺激。
天气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过度劳累等都易引发哮喘。
(3)治疗
对支气管哮喘实施规范化治疗。
哮喘发作时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同时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4)预防
选择适当的预防药物。
整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螨虫等过敏源。
注意观察有无食物过敏症状。
加强锻炼。
2、食物过敏
食物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如果身体对某种成分过敏就会产生大量抗体,就会导致食物过敏。
(1)临床症状
新生儿食物过敏症状主要是腹泻和呕吐,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发生变化。
(2)治疗和护理
接受专业指导对患者进行饮食限制是食物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
饮食限制是指在考虑营养平衡的前提下,不仅考虑不能吃哪些食物,更重要的是如何补充因此而损失的营养素。
当确诊婴儿对牛奶过敏后,就必须限制牛奶的摄入,应选择低过敏奶粉或者豆奶代替牛奶。
避免使用半成品,选择新鲜材料自己动手烹饪。
对于可能发生食物过敏的孩子,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吃某种特定食物,如每天都吃鸡蛋,就易引发过敏。
可以改善室内环境,防止螨虫过敏。
(3)预防
妊娠后期的孕妇饮食管理对胎儿的体质会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预防新生儿过敏。
可以进行必要的食物限制,避免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对胎儿的影响。
由于哺乳期母亲摄取的食物成分会随着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也可能发生过敏,因此要预防以母乳为中介的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