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说课稿
老师能相信你们求至少数的方法吗?(能)
那如果5支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笔?因 有前面的经验,学生继续会给出5÷3=1……2 1+2=3。此时 要求学生合作验证,引发认知冲突——商加余数怎么不对了?
老师能相信你们吗?(不能) 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伟大发现! 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分析错误所在,共同分享发现。
列算式,归纳方法
一、平均分,二、商+1=至少数。 老师能相信你们吗?(能)(填表) 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验证活动中,结合课件的形象展 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突破对商+1的理解
(4)
转化中建立数学模型
1 揭示:
这类问题就是数学上有名的“鸽巢问题”也叫 “抽屉原理”(板书课题),笔筒可以看作是 “鸽巢”,笔的支数可以看作“鸽子数”。生活 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鸽巢问题”去解决。
说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
比较中优选“平均分”
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 学生独立操作后,提问:有哪些分法? 你最先想到的是哪种?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学生的答案肯定不唯一)
引导思考:要想准确找到至少数,哪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指名汇报,学生很容易得出:每个笔筒都放一支笔, 3个笔筒最多放了3 支笔,还剩1支,不管放进哪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2支笔。
03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学法
采用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 践操作验证法。让学生在体验中 感悟,在感悟中建模。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04
说教学过程
游戏中感悟“枚举法”比较中优选“平均分”
冲突中理解“商+1” 转化中建立数学模型
应用中形成技能
畅谈中总结得失
平均分
②
5
3
5÷3=1…2, 1+1=2 商+1=至少数
…
…
…
设计意图:
【整个板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让教学环节依次呈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06 说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可取之处有:
2、对于“总有……至 少……”的精炼说法,巧 妙助学生理解到位。
1、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适时引导,建立模型。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以智启智, 本堂课各环节设计时间如下:
发现规律,初步建模16分钟
探究新知15分钟 2
1
游戏感悟3分钟
3 4
解决问题5分钟
5 总结提升1分钟
教学流程
(1)游戏中感悟 “枚举法”
设计把3支笔放进2个笔筒,随便怎么放,老师都能猜对的活动。 01 2名学生操作所有放法,教师背对学生,先出示纸条①(总有一
个笔筒放了2支笔。)在学生质疑后出示纸条②(至少),学生 交流,达成共识:不管怎么放,老师猜的都是对的。
02 对于这个结论,你要提醒大家什么?(至少、总有不能少)那 “至少”是什么意思?(不少于)“总有”呢(一定有)?
揭示枚举法(板书),小结:利用枚举法可以准确找到至少数。 03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让学生初步体验“总有……至少……”的
化。
02 说 学 情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 较大的提高,但鸽巢原理比较抽象,有3处学生不好理解的地方:
第一
第二
第三
1、“总有”“至少”这 两个关键词的解读。
2、为了达到“至少”而 进行“平均分”的最不 利原则。
3、把什么看作鸽子, 把什么看作巢,这样 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
介绍这一问题的发现者——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
2 出示:
1、一副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5个 人,每个人随意抽一张,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 的,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把什么看作巢?什么 看作鸽子?再解题。
设计意图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与生活的 理念”,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 模型。
05
04
*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 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
几环?
*5、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蓝、黄
两种颜色。不论怎么涂,至少有几个面颜色相同?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形成技能,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 发展。
(6)
畅谈中总结得失
通过让学生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 总结的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 与失)。
05 说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鸽子(只) 鸟巢(个)
至少数
3
2
(3,0)(2,1)
4
3
4÷3=1…1,1+1=2
5
4
5÷4=1…1,1+1=2
5
2
5÷2=2…1, 2+1=3
①
7
2
7÷2=3…1, 3+1=4
《鸽巢问题》说课稿
钟祥市东说教材 】 2 【 说学情 】 3 【 说教法和学法 】 4 【 说教学过程 】
5 【 说板书设计 】
01
说教材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 册 数学广角例1例2,这一课包含着一个基本而 又重要的数学原理——“鸽巢原理”,应用它可以 使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又相当复杂的问题得 以简单的解决。
引导列式4÷3=1……1,1+1=2,并指名解释算式表示的意思。(填表)
01
设计意图: 让学生的动手操作
贯穿于优化方法的全过 程,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方 法的理解。
02
小结: 在枚举法中,通过比较,
能找到最优方法,还能用算式 表示,这种方法里有我们二年 级学的平均分,所以这就是用
平均分算至少数。 (板书:平均分)
(5)应用中形成技能
我把练习设计为A组和B组。A组主要面对全体学生的,B组是面向学
有余力的学生的。
01
5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 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02
11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总有一个 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03
3、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 少有2个人属相相同,为什么?
3、瞄准学生的认知障碍, 力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 所以然。
4、灵活使用教材,达 成教学目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感谢您的聆听,THANKS!
根据本课的特点,结 合孩子们的认知结构及心 理特征,我拟定以下教学
1 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其含 义。
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 经历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3 通过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 感受数学的魅力。
4
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5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并加以模型
(3)冲突中理解”商+1”
出示: 5支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笔? 5支笔放进2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笔? 7支笔放进2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笔?
小组合作,任选一种,先用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出至少数, 再用枚举法验证。生汇报并填表。
观察算式,学生交流,绝大多数同学会总结方法如下: ①把笔平均分;②商+余数=至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