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本美术小学五年级的上册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苏教版本美术小学五年级的上册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课时安排: 1课时第 1 课时 ( 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 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

2、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 , 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 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 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照片, 图片 , 范画教学过程:一、欣赏:愉快的假期开始了, 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 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

二、新授: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

(示范)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 , 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 , 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 , 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 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 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 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既可以用单幅画 , 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教学反思:课题学学构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步的审美意识。

2、通过教学活动, 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 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 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 , 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 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 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直接引入正题, 学生讨论 , 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 画面美观、有序 , 不讲究构图的图画, 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 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 作品会怎样?3、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学学构图二、创作与表现1、欣赏、分析构图有很多方法, 画不同素材的图画, 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 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 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 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

)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

等讨论 , 小结:A、三角形构图——稳定B、井字形构图——严谨C、 S 形构图——流动D、斜线构图——爽利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3、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4、学生练习 ,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已的想法表现出来。

进行巡视指导, 对巧妙运用构图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建议三、反思与评价1、作业展示 , 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已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已、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对本次活动的感受课后拓展:●对构图方法的多样性你有何理解?●在绘画同样物体时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法, 表现效果会有没不同?●不好的构图会使画面出现哪些情况?·教后记:课题《风景如画》(一)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 表现自然的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上作品, 体会风景之美 , 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 , 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 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 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教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

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具。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 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 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 学会观察 , 细心体会 , 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 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 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 , 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副。

为什么?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 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 , 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 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绘画实践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 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 也要从平时的景物中发现美 , 做到去粗取精 , 提炼概括。

风景表现:风景写生, 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 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 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

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 , 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

学生写生。

帮助学生找位置, 明确所画目标。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等, 也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其自由作画, 根据画面需要, 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 也可移动物体 , 力求完美动人。

四、展示作品整理环境展示学生作品, 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 相互观摩 , 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 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 进一步激发的写生热情。

整理写生场地, 教育学生呢感爱护环境。

五、走向生活分享快乐将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装入镜框, 或做成挂历 , 美化教室和家庭。

也可作礼物赠送亲友, 让学生充分享受写生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后记:课题风景如画(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风景画的异同, 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

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 能以风景画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 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风景画。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性风景画的艺术特征, 掌握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 黑、白、灰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方法创造出生动和谐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准备: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大师作品、农民画等。

学生:风景画写生作品、水彩、水粉颜料、纸、笔等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作品和装饰性风景画作品, 让学生欣赏。

2、讨论比较: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通过比较、观察、讨论, 让学生感受到:在形象上 , 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变形手法, 强化景物特征。

在色彩上 , 写生风景画多依照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画, 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本身的色彩限制, 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

在艺术手法上, 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 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 黑、白、灰层次 , 强化主观感受。

二、欣赏感受1、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作品,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 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装饰画作品, 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构思创作变形手法 , 色彩的主观处理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师重点指导画面构图, 装饰手段运用以及景物的取舍。

三、交流展示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 相互交流欣赏 , 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

四、课后拓展教师提供更多的风景写生画作品, 要求学生创作成装饰性风景, 然后组织学生办一次装饰风景画作品展 ,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后记:课题水墨山水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主要艺术特点。

2 、了解和学习山水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画。

3 、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主要艺术特点。

5 、了解和学习山水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画。

6 、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核心是创造意境,创造意境离不开空间,塑造是创作山水画不可缺少的特殊造型手段。

教学准备:教师:共同收集中国古代和现代山水画图片资料和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

学生:山水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宣纸、颜料。

教学过程:课前 ,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 ,由此引入新课 ,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 ,枝干越分越细。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 ,以达到简化 ,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 ,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 ,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

(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 ,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

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