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教学要求]1.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
熟悉缺电子原子和缺电子化合物的概念。
熟悉乙硼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掌握硼酸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硼砂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硼的卤化物的结构和水解。
2.熟悉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
熟悉碳单质的结构、二氧化碳、碳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能用离子极化理论说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4.了解硅单质、二氧化硅、硅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硅的卤化物。
5.了解锡、铅的氧化物;熟悉锡、铅硫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Sn(Ⅱ)的还原性和PB(Ⅳ)的氧化性。
熟悉锡、铅硫化物的颜色、生成和溶解性。
[教学重点]碳、硅、硼三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含氧化合物和卤化物制备、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硼的多中心键[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3.1 p区元素概述p区元素性质的特征1.各族元素性质由上到下呈现二次周期性①第二周期元素具有反常性(只有2s,2p轨道)形成配合物时,配位数最多不超过4;第二周期元素单键键能小于第三周期元素单键键能(kJ mol -1 )E(N—N)=159 E(O—O)=142 E(F—F)=141E(P—P)=209 E(S—S)=264 E(Cl—Cl)=199 ②第四周期元素表现出异样性(d区插入)例如:溴酸、高溴酸氧化性分别比其他卤酸(HClO 3 ,HIO 3)、高卤酸(HClO 4,H 5IO 6)强。
③最后三种元素性质缓慢地递变(d 区、f 区插入)2.多种氧化值价电子构型:n s 2n p 1~5例如:氯的氧化值有 +1,+3,+5,+7,-1,0等。
3.惰性电子对效应: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值化合物比高氧化值化合物变得更稳定。
例如:Si(II) <Si(IV), 价电子结构分别为[Ne]3s 2,[Ne]Pb(II)>Pb(IV) ,价电子结构分别为[Xe]6s 2,[Xe]§13.2 硼族元素 13.2.1 硼族元素概述硼族(ⅢA):B ,Al ,Ga ,In ,Tl 价电子构型:n s 2n p 1缺电子元素:价电子数<价层轨道数缺电子化合物:成键电子对数<价层轨道数, 例如:BF 3,H 3BO 3。
注意: HBF 4不是缺电子化合物。
缺电子化合物特点:a. 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HBF 4 3HF BF b. 易形成双聚物Al 2Cl 6硼族元素的一般性质B为非金属单质,Al,Ga,In,Tl是金属氧化态:B,Al,Ga:(+3);In:(+1,+3);Tl:(+1)最大配位数:B:4 例:HBF4其他:6 例:Na3AlF613.2.2 硼族元素的单质硼的单质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硼,棕色粉末, 化学活性高,晶形硼,黑灰色,硬度大熔点,沸点都很高。
13.2.3 硼的化合物1.硼的氢化物硼烷分类:B n H n+4和B n H n+6例:B2H6乙硼烷B4H10丁硼烷有CH4,但无BH3最简单的硼烷:B2H6硼烷的结构B:利用sp 3杂化轨道,与氢形成三中心二电子键。
(氢桥)B4H10分子结构硼烷的性质① 自燃:空气中自燃或爆炸,并放出大量的热:高能燃料,剧毒262232B H (g)3O (g)B O (s)3H O(g)+−−→+ △rH °=-2166KJ·mol-1② 水解262332B H (g)3H O(l)2H BO (s)6H (g)+−−→+△rH m °-1-509.3kJ mol =⋅水下火箭燃料 ③ 加合反应263B H CO 2[H B CO]+−−→←2632324B H 2NH [BH (NH )][BH ]+-+−−→⋅+ 2642LiH B H 2LiBH +−−→ 2642NaH B H 2NaBH +−−→④ 被氯氯化2623B H (g)6Cl (g)2BCl (l)6HCl +−−→+2.硼的含氧化合物 ① 三氧化二硼 B 2O 3结构:原子晶体:熔点460︒C无定形体:软化制备:223332324B(s)3O (g)2B O (s)2H BO B O 3H O+−−→−−→+性质:24H SO 33252532H BO +3C H OH B(OC H )+3H O −−−→② 硼酸 H 3BO 3结构:sp2杂化氢键连成片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则以范德华力相吸引。
性质:a. 一元弱酸(固体酸):B(OH)3+H 2O ==[(OH)3B ←OH]-+H + Ka==7.08×10-6硼酸是一元路易斯酸(固体酸) ,它的酸性不是电离出H+,而是从水中夺取了OH -,使水电离出H +。
b.与多羟基化合物加合在H 3BO 3中加入甘油(丙三醇),酸性可增强。
c. 受热易分解d. 硼酸的鉴定反应24H SO 33252532H BO +3C H OH B(OC H )+3H O −−−→硼酸酯具有挥发性,点燃时: 硼酸三乙酯燃烧显绿色火焰 ③ 硼砂 :247224542Na B O 10H O Na B O (OH)8H O ⋅⋅或 硼酸根的结构:基本结构单元为BO 3平面三角形和 BO 4四面体构成. 性质:a.水解呈碱性2-454233[B O (OH)]5H O 4H BO 2OH -++ƒ --333344H BO 2OH 2H BO 2B(OH)++ƒ构成缓冲溶液 pH=9.24 (20 ℃ ) b.与酸反应制H 3BO 32472423324Na B O H SO 5H O 4H BO Na SO ++−−→+c. 脱水加热87824722322Na B O 10H O B O 2NaBO 10H O ⋅−−−→++℃d. 硼砂珠实验:247222Na B O NiO Ni(BO )2NaBO ()+−−→⋅棕色247222Na B O CoO Co(BO )2NaBO ()+−−→⋅蓝色与B 2O 3一样可溶解某些金属氧化物,形成具有特征颜色的复盐。
Cr 2O 3为绿色 Fe 2O 3为黄色 CuO 为蓝色 。
用于鉴定金属离子 3.硼的卤化物(1). BX 3结构:B---sp2杂化BX 3分子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由于X 原子能提供电子对与B 空P 轨道形成形成P-P Π键;H 原子没有电子对,所以BH 3不能稳定存在。
(2). BX 3性质:BX 3的主要性质是与路易斯碱(水、醚、醇、胺等)进行加合反应:4BF 3+6H 2O=3H 3O++3BF 4-+H 3BO 3 (氟硼酸HBF 4) BCl 3+3H 2O=H 3BO 3+3HCl4.硼的氮化物Na 2B 4O 7 10 H 2O + 2 NH 4Cl= 2NaCl +B 2O 3(g) + 4H 2O+ 2BN BN 与C 2是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BN 有三种晶型:无定型(类似于无定型碳)六方晶型(类似于石墨) 作润滑剂立方晶型(类似于金刚石) 作磨料BN 结构13.2.4 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氧化铝:Al 2O 3α- Al 2O 3 :刚玉,硬度大,不溶于水、酸、碱。
γ- Al 2O 3 :活性氧化铝,可溶于酸、碱,可作为催化剂载体。
氢氧化铝:Al(OH)3,表现出两性:+3+32Al(OH)+ 3H Al + 3H O →--34Al(OH)+ OH [Al(OH)]→Al(OH)3在碱性溶液中存在[Al(OH)4]-或[Al(OH)6]3-简便书写为323AlO AlO --或 2.铝的卤化物 性质分子晶体:熔点低,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易形成双聚物。
因为A1Cl 3为缺电子分子,铝倾向于接受电子对形成sp 3杂化轨道。
两个AlCl 3分子间发生Cl →A1的电子对授予而配位,形成A12Cl 6分子。
A12Br 6和A12I 6在结构和性质上与A12Cl 6相似。
在这种分子中有氯桥键(三中心四电子键),与乙硼烷桥式结构形式上相似,便本质上不同。
当A12Cl 6溶于水时,它立即解离为水合铝离子和氯离子并强烈地水解。
323AlCl 3H O Al(OH)3HCl +→+A1Cl 3还容易与电子给予体形成配离子和加合物。
这一性质使它成为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剂。
潮湿空气中的AlCl 3,遇NH 3生成NH 4Cl 。
合成:用干法合成AlCl 3:232Al 3Cl (g)2AlCl ∆+−−→322Al 6HCl(g)2AlCl 3H (g)∆+−−→+ 2323Al O 3C 3Cl 2AlCl 3CO ∆++−−→+3.铝的含氧酸盐硫酸铝:243Al (SO ) ; 铝钾矾(明矾):422KAl(SO )12H O ⋅ Al3+易水解:3+2++2625[Al(H O)] [Al(OH)(H O)] + H ƒ32-2322Al 2S 6H O 2Al(OH)(s)3H S(g)+++−−→+32-32322Al 3CO 3H O 2Al(OH)(s)3CO (g)+++−−→+Al3+的鉴定:在氨碱性条件下,加入茜素§13.3 碳族元素13.3.1 碳族元素概述碳族(IV A):C, Si, Ge, Sn, Pb价电子构型:n s 2n p2存在形式:碳:金刚石、石墨;煤、石油、天然气;碳酸盐;CO2 。
硅:SiO2和各种硅酸盐。
锗:硫银锗矿4Ag2S•GeS2,硫铅锗矿2PbS • GeS2 。
锡:锡石SnO2 。
铅:方铅矿PbS,白铅矿PbCO3 。
13.3.2 碳族元素的单质碳单质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原子晶体,硬度最大,熔点最高。
石墨:层状晶体,质软,有金属光泽。
富勒烯:C60,C70等。
C60是1985年用激光轰击石墨做碳的气化实验时发现的。
C60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32面体。
硅单质:有无定形体和晶体两种,其晶体类似金刚石。
锗单质:是灰白色金属,硬而脆,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锡单质: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铅单质:质软,能阻挡X射线。
可作电缆的包皮,核反应堆的防护屏。
13.3.3 碳的化合物1.碳的氧化物(1) 一氧化碳(CO)结构:CO(6+8=14e -)与N2(2×7=14e-)是等电子体, 结构相似。
性质:①作配位体,形成羰基配合物:Fe(CO)5, Ni(CO)4, Co2(CO)8,其中C是配位原子。
②还原剂:③剧毒(2) 二氧化碳(CO2)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经典的分子结构:O=C=OCO2中,碳、氧之间键长116pmC:sp杂化2.碳酸及其盐CO2溶于水,大部分CO2•H2O,极小部分H2CO3CO32-的结构:C,sp2杂化碳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①H 2CO 3<MHCO 3<M 2CO 32322I I 32322II II 32H CO H O CO (g)2M HCO M CO H O CO M CO M O CO (g)−−→+−−→++−−→+ ②同一族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从上到下增加 ③过渡金属碳酸盐稳定性差 离子极化观点:r (M 2+) 愈小,M 2+ 极化力愈大,MCO 3 愈不稳定; M 2+ 为18e _,(18+2)e _ ,(9-17)e _ 构型相对于 8e _构型的极化力大, 其 MCO 3 相对不稳定。